春秋左传注(修订版) - 前言 - 杨伯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春秋左传注(修订版) - 前言 - 杨伯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45aab09bb68a98271fefaaf

最后引日本学者岛田翰古文旧书考春秋经传集解(卷子本)一段,补充说明春秋古经和左氏传的来由:

据汉志,「春秋古经十二篇」,「左氏传三十卷」。案:古经十二篇者,左氏之单经,盖因十二公为十二篇也。(自注云:史记吴世家「余读春秋古经」。周官小宗伯注云古文春秋经「公卽位」为「公卽立」……)而其三十卷者,左氏之单卷。(……以左氏传名者,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是也。)顾所谓春秋左氏传者,当分别春秋与左氏传而观之。盖张苍所献,有经有传,而孔壁所得,有传无经也。……夫始除挟书之律,在惠帝四年;则苍之献书,当在此际。而恭王坏孔子壁,则景、武之间也。乃知春秋经之出,必在恭王坏孔壁前矣。张苍生于先秦,曾为秦御史,主柱下方书。则其所藏左氏传,即先秦旧书,当与孔壁所得无异矣。见后魏书江式传所言,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子相类,卽前代之古文矣,而可征也。

(五)左传的作者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

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卽春秋)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孔颖达疏引沈氏说:

严氏春秋引观周篇(西汉本孔子家语中的一篇。今本孔子家语是曹魏王肃所伪作)云:「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裹。」

严彭祖要早于司马迁,而两说有同有异。同者,孔子修春秋,左丘明作传。不同者,孔子作春秋在前,左丘明恐怕孔门学生各执己见,走失孔丘原意,因而作传,是作传在后。严彭祖却说孔子和左丘明同车到周太史那里看书,一个作经,一个作传,是经、传写作同时。左丘明这个人,论语公冶长曾经提到: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1

孔丘说话,引左丘明以自重,可见左丘明不是孔丘学生,所以司马迁称他为「鲁君子」,仲尼弟子列传也没有他的名字。那么,他至少是孔丘同时人,年岁也不至小于孔丘。唐人陆淳春秋集传纂例赵氏损益例甚至说:

夫子(孔丘)自比,皆引往人,故曰「窃比于我老、彭」。又说伯夷等六人云:「我则异于是。」并非同时人也。丘明者,盖夫子以前贤人,如史佚、迟任之流,见称于当时尔。

这样,把左丘明的生存年代提到孔子以前若干年,便是否定左丘明曾经作过左氏传。

后人还有对左丘明的姓表示疑问的。司马迁既说左丘明,又说「左丘失明」(报任安书,见汉书司马迁传;也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而他的著作又叫左氏传。究竟他姓左名丘明呢?还是复姓左丘名明呢?还有其他说法呢?

朱彝尊经义考卷一六九便主张左丘为复姓之说。他说: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应劭风俗通:「丘,姓,鲁左丘明之后。」然则左丘为复姓甚明。孔子作春秋,明为作传。春秋止获麟,传乃详书孔子卒。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为弟子者自当讳师之名,此第称左氏传,而不书左丘也。

这种说法有两不通。第一,左丘明不是孔丘学生,史记证据显然,朱彝尊受杜预等影响,因为杜预在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中说:「左丘明受经于仲尼。」晋书荀崧传引荀崧上疏也说:「孔子惧而作春秋……时左丘明、子夏造膝亲受。」这样,硬把左丘明变成孔门弟子,却和史记不相合。这是一不通。而且周人以讳事神,却「临文不讳」。周文王名昌,武王名发,可是周初文献,「昌」字「发」字并不避忌。诗周颂雝「克昌厥后」,又噫嘻「骏发尔私」,都可以为证。何况左丘为复姓,并不见于姓氏书?这是二不通。

第二种说法是,司马迁既称其书名为左氏春秋,班固汉书艺文志又称其名为丘明,那么,此人姓左名丘明。孔颖达在杜预春秋左氏传序疏中说:

艺文志云:「左丘明,鲁史也。」是言「丘明为传」,以其姓左,故号为左氏传也。

22

但怎样解释司马迁之称他为「左丘」呢?有人说,古人本有复名单称之例,如晋文公名重耳,左传屡见,而定公四年左传所引载书(盟约),省称为晋重。这种例子并不少。何况司马迁是在做文章,并不曾考虑到因此引起后代争议。杨树达先生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有二字之名省称一字列,而且说:「史记中此例甚多。」那么,司马迁省左丘明为左丘,便不足为奇。何况若称丘明,便和本句下文「失明」的「明」字重复。司马迁这段文字既都是四字一逗,又要避免重复,其称左丘明省为左丘,竟是文势所不得不然。

至于俞正燮癸巳类稿左丘明子孙姓氏论说:

广韵十八尤「丘」字注引风俗通云:「鲁左丘明之后。」丘明子孙为丘姓,义最古无疑。丘明传春秋,而曰左氏传者,以为左史官言之。

依俞氏之说,左丘明三字,左是官名,丘是姓,明是名。然而左史省称左,自古没见这例子。清乾隆年间便有人奏请立丘姓人为左丘明之后,段玉裁替礼部写了一篇驳山东巡抚以丘姓人充先贤左丘明后博士议,文见经韵楼集。俞氏考据之学号称精审,但这种议论实在不高明。

无论左丘明的姓氏如何,无论左丘明是孔丘以前人或同时人,但左传作者不可能是论语中的左丘明。

左传最后记载到鲁哀二十七年,而且还附加一段,说明智伯之被灭,还称赵无恤为襄子。智伯被灭在纪元前四五三年,距孔丘之死已二十六年,赵襄子之死距孔丘死已五十三年。左丘明若和孔丘同时,不至于孔丘死后五十三年还能著书,于是有种种说法:

吕大圭说:「左氏者,意其世为史官,与圣人同时者丘明也。其后为春秋作传者,丘明之子孙或其门弟子也。」这种说法很巧,可惜古人未曾说过,吕氏也举不出任何论证来。「意其世」云云,便表明只是臆测。

姚鼐左传补注序说:「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自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赵人虞卿,虞卿传荀卿。盖后人屡有附益。其为丘明说经之旧及为后人所益者,今不知孰为多寡矣。」这是说左传经过后代传习的有所增加,但又指不出哪些是增加部分。至于「悼之四年」至「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一段是证成陈成子「知伯其能久乎」这句话,自

23

是左传作者应有之笔,未必为后人所加。由于左传成书于公元前四○三年以后,自然看到赵襄子的死。

章炳麟春秋左传读说:「韩非外储说右上曰:『吴起,卫左氏中人也。』左氏者,卫邑名。内储说上曰:『卫嗣君之时,有胥靡逃之魏,因为襄王之后治病。卫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而魏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注:『左氏,都邑名也。』左氏春秋者,固以左公名,或亦因吴起传其学,故名曰左氏春秋。」钱穆因此及其他类似说法,竟作一结论说:「此左氏传出吴起,不出左丘明之说也。」(见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二,香港大学出版社版)这种结论我也不相信。据史记吴起传,吴起治国,用法家;善用兵,几乎战无不胜。大凡古代的真法家和大军事家,极少有迷信思想的。如果迷信,便会不知敌我,不讲形势。而左传一书讲「怪、力、乱、神」的地方很多,其不是吴起所著可知。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传授过它。一则它是一部当时基本可信的近代史。二则左传的描写战争,不但生动,而且每一战争,着重点各有不同,各有特色。许多军事观点,很值得军事家学习。

我认为,左传作者不是左丘明,不但不是论语的左丘明,也没有另一位左丘明(有一说如此),因为汉书古今人表以及其他任何史料都没有提到第二位左丘明。吴起虽然传授过左传,左氏传之称绝不是因为吴起是左氏人。左传采取很多原始资料,如成公十三年传载晋侯使吕相绝秦书,这是一篇强辞夺理的文字,可是艺术性很高。秦国后来竟模仿造篇受辱的文章,写了一篇诅楚文(见严可均所辑全上古文卷十四)。由诅楚文足以知道吕相绝秦一定是原始纪绿,或者原始文献。左传作者安排改写这些史料,有始有终,从惠公生隐公和桓公至智伯之灭,首尾毕具,风格一致。其人可能受孔丘影响,但是儒家别派。韩非子显学篇说:「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孔丘不讲「怪、力、乱、神」,左传作者至少没有排斥「怪、力、乱、神」,所以我认为是儒家别派。他的改编史料,正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一样。资治通鉴编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史,虽然有当时著名史学家刘恕、刘放、范祖禹等人为助,但据司马光的进书表「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云云,司马光实曾把全书作了统一工夫,所以现在读资洽通鉴,真像一个人写的。据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司马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