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三章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4774df7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9

儿用奶。 有洗手设备、冰箱等。 3.有配奶间的管理制度,有操作规程与流程,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 4.婴儿配方奶粉的采购和使用,符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 5.需要添加配方奶喂养时,应该与婴儿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添加配方奶原因及可能对母婴带来的危害进行告知。 【B】符合“C”,并 专人全面负责婴儿用奶的质量监督,有记录。 【A】符合“B”,并 1.相关职能部门定期(至少每年两次)对配奶间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有记录。 2.对存在的问题有改进措施及成效评价。 十四、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设置新生儿病房,其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配置符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相关要求。 新生儿病房设置符合《新生儿病室建设【C】 1.新生儿病房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儿科病房分隔,不与管理指南(试行)》得混合。 的基本要求,病床数量符合本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新生儿需要。 根据新生儿病房规模配备医护人员,确保正常医疗护理工作进行。 2.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B】符合“C”,并 设置隔离病室。 【C】 1.新生儿病房医师人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应当为:1以上,护士人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应当为:1以上。 2.新生儿病房实施责任制护理,由新生儿专业人员担任,工作2年以上人员占50%以上。 3.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要求。 【B】符合“C”,并 1.新生儿病房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中级职称3年以上的医师担任。 2.新生儿病房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3年以上护师职称,且有3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设置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符合机构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患者需要。(可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床数量和人员符合本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新生儿需要。 【C】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病床数量符合本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新生儿需要。护理人员与床位数比例应满足:护士与新生儿床位之比不低于:1。 医生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的儿科工作经历,且经过专科技术培训并合格者。 3.医生应掌握新生儿常见危重疾病的诊疗常规,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气管插管、穿刺等常用技术。 4.护士应熟练掌握暖箱、辐射抢救台、微量输液泵以及生命体征监护仪等设备的应用。 5.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要求。 【B】符合“C”,并 每年度根据需求对NICU床位数进行评估,满足危重新生儿诊治需求。 的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病情【C】 1.有NICU入住、出科指征。 “危重程度评估”。 2.实行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有方法有标准。 3.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结果记入病历,符合危重评分标准的危重患者>50%。 【B】符合“C”,并 1.病情评估,符合危重的患者>60%。 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0%。 3.早产儿视网膜病在早产儿中发生率低于5%。 【A】符合“B”,并 1.科室至少每季评价收住新生儿的适宜性,并以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结果,评价临床诊疗质量。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2.符合危重评分标准的危重患者>80%。 由有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和流程对新生儿进行病情评估。 由有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流程对新生儿进行病情评估。 【C】 1.有新生儿病情评估/诊断管理制度与流程。 (1)新生儿病情评估重点范围。 (2)评估人的资质。 (3)评估标准与内容。 (4)时限要求。 (5)记录文件格式等。 2.对临床科室医生与护士实施培训。 3.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有记录证实新生儿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能为诊疗(手术)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A】符合“B”,并 有记录证实相关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责任。 设备、药品配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 设备、药品配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C】 1.新生儿病房应当配备吸痰和吸氧装置、喉镜、复苏设备、空气-氧气混合仪、暖箱、辐射抢救台、微量输液泵、蓝光治疗仪等基本设备。 使用各种抢救设备,2.具备有加温湿功能的空气-氧气混合仪吸氧设备与CPAP呼吸机。 熟练掌握新生儿心3.医护人员熟练使用各种抢救设备,并经过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且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 试合格。 4.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 5.急救设备、药品及物品配置齐全、标识清楚,有清单和基数。 【B】符合“C”,并 NICU应当配备吸氧设备或CPAP辅助通气、多功能呼吸机、床边血气分析仪、床边X光机、超声仪以及各种穿刺包等急救仪器设备。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对医护人员定期培训考核有监管,有记录并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对重点项目有预防与监控方案、有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得到切实执行。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对重点项目有预防与监控方案、有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得到切实执行。 【C】 1新生儿病房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环境条件满足诊疗需要,工作区域应包括医疗区、接待区、配奶区、洗浴区等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3.科内专/兼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由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士组成,职责明确。 【B】符合“C”,并 1.科室有专人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院感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各种院感爆发时的应急预案。 2.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定期总结科室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有书面记录。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有记录(问题和缺陷),有持续改进。 十五、儿童保健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按照《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及相关技术规范等要求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有儿童保健管理制度、工作计划、人员职责。 按《全国儿童保健工作【C】 规范(试行)》及相关1.有儿童保健管理制度、工作计划、人员职责,并落实。 技术规范等要求,制订2.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知晓儿童保健工作的制度、职责。 儿童保健保健管理制度、工作计划、人员职责。 【B】符合“C”,并 科室定期自我检查,有总结、分析、改进。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考核。 儿童保健服务场所相对【C】 独立分区,布局合理、1.门诊区域范围≥500m,儿童保健门诊与疾病门诊严格分区、流向合理,有分诊设施、设备符合《全国区和候诊区,符合儿童特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