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二历史第六单元综合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4a864166137ee06eef91872

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1.“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2.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3.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5.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6.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

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7.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 A.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 C.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 D.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

8.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9.1912年左右,孙中山曾经发表过许多激烈的批判资本主义和资本家的言论。例如,他在武昌演说时就痛骂资本家“无良心”,“以压抑平民为本分”,“对于人民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这体现了他

A.主张学习外国的民主政治 B.意在揭露北洋军阀的腐败 C.反对列强侵略中国 D.注重民生,反对贫富悬殊

10.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

11.1924年,孙中山指出:“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材料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A.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不宜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B.因地制宜地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 C.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D.西方的政治文明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12.“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13.毛泽东曾在《湘江评论》中提出“用强权打到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作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致张起大搅乱。”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组建工人政党 B.主张暴力革命 C.呼吁社会改革D.宣传马列主义

14.1921年,毛泽东说:“我赞成用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这是诸路皆走不通了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既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材料表明,毛泽东认为

A.暴力革命是改造社会必然 B.俄国革命道路应当中国化 C.应依靠农民进行社会革命 D.革命应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5.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16.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的表现是 ( )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毛泽东诗词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下列诗词按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③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18.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在《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一书中把毛泽东政治思想分为:探索时期(五四运动之前)、形成时期(五四运动至大革命失败)、成熟时期(大革命失败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曲折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至1976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探索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农民问题重要性 B.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C.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和平赎买,逐步过渡”,毛泽东指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道路

19.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20.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2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2.列宁在《论策略书》中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而不应该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下 列选项中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列宁主张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后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②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 ③罗斯福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克服经济危机 ④戈尔巴乔夫提出“建立民主的社会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 )

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24.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B.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25.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26.1992年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可采用的最适合文章标题是( ) A.《扭住中心不放》 B.《评“左”比右好》 C.《与火箭争速度》 D.《真理标准只有一个》

27.“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28.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29.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A.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B.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C.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D.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3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8年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2007年2月7日京西社区

材料二、江泽民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05年7月31日中国军网

材料三、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毛泽东、邓小平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以毛泽东、邓小平两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2分)各有何现实意义?(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所发表或提出的重要论著或理论。(4分)

(4)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继承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开创的哪些政治、经济路线或政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