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与当代意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与当代意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4ef1a6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0

. .

孩子就会把这种高标准变为自己的标准。同样,如果榜样为自己设立高标准,受其影响,儿童也会为自己设立高标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榜样,其中有些人为自己设定的是高标准,但为自己设定低标准的也不乏其人。那么,儿童会采纳谁的标准呢?班杜拉认为儿童更愿意采纳同伴而不是成人的标准,因为相对来说,同伴的低标准更易达到。要使儿童为自己设定高标准,班杜拉则建议说,可让儿童接触那些为自己设定高成就标准的同伴,或为儿童提供因高标准而得到回报的例子。为自己制订高标准的人通常都是勤奋努力的人,努力也会带来成就。但同时,要达到高标准也是相当困难的。为自己设立高目标的人,更易体验到失望、挫折和抑郁。为避免抑郁,班杜拉建议把长远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这些子目标应该是现实的、可实现的,当达成子目标时,即对自己进行奖励。 (四)自我效能

外在奖赏及榜样对高标准的设定和维持有重要影响是毫无疑问的。班杜拉认为自我控制和坚持严格的成就标准的原始动机来自于个体的内心,而非外在的环境。当人们实现了追求的目标时,就会觉得有能力,就会感到自豪、骄傲;如果无法达到标准时,就会感到焦虑、羞愧和没有能力。这种从成功的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能力信念叫做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自我效

能影响人们对任务的选择、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及努力的程度。例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擅长数学,就会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数学

word版本

. .

问题;当面临困难时,由于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就会坚持不懈,付出更大的努力。而对自己能力缺乏信心的学生,可能就会选择较为简单的任务,这些任务并不能使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遇到困难时,也更容易放弃,结果是阻碍了能力的发展。自我效能信念不仅影响了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活动,也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个体的效能信念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掌握的经验,这是形成高的效能信念的最有效途径。成功有助于建立较高的效能信念,失败则会降低效能信念,尤其是个体稳定的效能信念尚未建立起来时,失败对效能的负面影响就更大。通过掌握的经验来发展自我效能,并不是运用已经形成的习惯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是要运用认知的、行为的以及自我调控的工具来管理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如果人们只体验到简单的成功,就会急功近利,并很容易因失败而气馁。真正的能经受住失败考验的效能信念必须有经过持久的努力从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第二,通过观察榜样而得到的替代性体验(vicarious experiences)也能影响个体的效能信念。看见与自己相似的人通过不懈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会令人们相信自己也具有掌握活动的能力。同样,观察到别人通过高努力而失败也会降低自己的效能信念,并降低动机水平。榜样对个人效能信念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个体与榜样之间的相似程度,相似性越大,榜样成功与失败的事例越具有说服力;如果榜样与个体很不同的话,个体的效能信念

word版本

. .

就不会受榜样的强烈影响。第三,社会说服(social persuasion)也是增强个体取得成功信念的重要因素。用语言说服人们相信自己具有掌握给定任务的能力,会使个体在遇到困难时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社会说服不仅会提升个体的效能信念,同时也会降低效能信念。不现实地提升效能信念很快会被令人失望的结果所粉碎,使个体放弃努力。所以成功地建立效能信念不只是要传递正面的效能信息,而且要建构带来成功避免失败的情境,并鼓励个体根据自己的进步来衡量成功而不是与他人进行比较。第四,效能信念还部分依赖于进行能力判断时的生理和情绪状态。人们把自己的紧张反应和紧张程度作为表现不佳的信号。正面的情绪能增强自我效能信念;失望的情绪状态会降低自我效能信念。所以可以通过增强身体状态,减少紧张和负面的情绪倾向,以及纠正对身体状态的错误解释来改变效能信念。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当代意义 (一)相互决定论对教学的启示

个体、行为、环境三者要想相互作用,就必须先产生关系,而要产生关系则需要个体采取某种行为或活动,没有活动的存在三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无从谈起。只要个体、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活动一启动,那么个体的主体因素便会自然而然的参与到三者之间的互动活动中去,并且,它参与后所发挥的功用还会举足轻重。因此,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遗传、环境、教育三因素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活动以及主体的能功性在个体发展中

word版本

. .

的决定性作用,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实现发展,具体的来说,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影响。比如说,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合理竞争与合作的学习风气、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等等。另一方面,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因素,要注重学生认知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我教育和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利用环境的能力作为根本性的任务,贯彻到一切阶段和活动中去。(2)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社会化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到良好风气的社会,小到温馨、和谐的班级和家庭。其中,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学习模仿的榜样利于学生观察学习,此外,在学生的社会学习中,还要重视认知因素的作用。他们的社会行为也是在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分析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只有当把外在的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标准,并利用、这些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节时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社会行为。认知因素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也就是通过他们心理内部的价值判断来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这也正是拉塞斯等人在《价值与教学》中所阐述的价值澄清法。如培养儿童的亲社会性行为,要多表扬,利用强化的手段巩固该行为,并要讲清楚为什么受到表扬,进一步让他们明白什么行为可以被社会所赞同并了解赞同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外部的环境因素

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