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第二分册单选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古史第二分册单选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4ef1d8028ea81c758f578c4

练习(13)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3、东汉时期“豪强”的基本特征是

A.拥兵自重称霸一方 B.依靠巧取豪夺聚敛财富 C.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D.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4、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

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人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7、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 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 周秦时期 D 秦汉时期 8、左图所示的生产方式约产生于

A 300万年 B 100万年 C 1万年前 D 1000年前

原始农耕

9、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专权而促”。文中的“封建”应该是指

A分封制度 B封建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度

10、中国古代史籍浩如烟海。研究西周历史,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史料应该是

第二分册单项选择题

- 1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史记 D神话传说 11、战国七雄中,按照东南西北排列依次是 A 齐、燕、楚、秦 B 秦、齐、燕、楚 C 齐、楚、秦、燕 D 齐、秦、楚、燕

1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

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13、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推崇的’亲仁善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讲如何处理不同文明国家之间关系的道理;欧洲也有同样的哲理.”在亚欧会议扩大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说的这位哲学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14、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5、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 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6、“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刑罚之可以治国也。”是下列哪一个思想家的主张

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孟子

17、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18、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古代赋税改革体现“仁政”主张的是 A.以人为本 B.轻徭薄赋 C.政在得民 D.民贵君轻 19、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第二分册单项选择题 - 2 -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0、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相继是

A 儒、道、法 B 法、道、儒 C 儒、法、道 D 道、法、儒 21、西汉宣帝:“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而杂之。”这反映了西汉统治者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是

A 实行“仁政” B 严刑苛法 C 清静无为 D 外儒内法 22、秦朝的“焚书坑儒”和西汉“独尊儒术”,其相同的根本目的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思想控制 C 防止人民反抗 D 巩固君主专制

2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24、秦汉之际北方游牧民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 A.匈奴 B.鲜卑 C.突厥 D.蒙古

25、“豪人之室,连禁数百,青田满野,奴婢千群,待厨万计,……琦路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A.封爵将领 B.豪强地主 C.僧侣贵族 D.江南巨贾 26、贞观年间,唐中央机构的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27、唐朝开元年间,江南某地发生洪灾,需要修筑堤防。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具体负责执行这项工作的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

28、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C 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第二分册单项选择题 - 3 -

29、西汉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盛世,其推行

的政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重用人才,居安思危 C.知人善任,善于纳谏

B.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D.提倡节俭,减轻刑罚

30、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新现象的是

A 西学东渐 B 遣唐使来华 C 政府实行海禁 D 外来势力入侵

31、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32、“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33、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亡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攻打匈奴 C 推行郡县制 D修筑长城 3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 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 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 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 农民起义,刘项是文盲 35、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 B 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 C 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 D 接触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36、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正式确认郑州为第八大古都。除郑州、杭州、开封、安阳以外,另有四大古都是解放前就已经认定的,这四大古都是

A.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B.西安、咸阳、南京、洛阳 C.咸阳、北京、南京、洛阳 D.西安、北京、南京、沈阳

37、为巩固中国边疆,康熙平定了1)郑氏割据政权2)准噶尔部叛乱3)回部叛乱

A 1)2) B 2)3) C 1)3) D 1)2)3) 38、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A.削弱皇权 B.缩小地方权限 C.加强皇权 D.扩大地方权限

第二分册单项选择题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