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51ee655a6c30c2259019e52

2.太阳能。逐步普及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在太原、大同、长治、朔州、忻州、运城等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城,推广建筑物和公共设施上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建设若干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和太阳能采暖、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型户外光伏电站,在偏远地区推广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

3.生物质能。大力推进“沼气为主、多能互补”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推进规模化畜禽场、食品加工、酒厂等有机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沼气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推广秸秆集中气化项目,合理规划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有序发展非粮生物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开发以非粮作物、能源植物、动物脂肪、藻类等为燃料的生产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大中城市、旅游风景名胜地,建设垃圾发电项目。

4.地热能。继续抓好利用温泉群的天然流量用于温泉洗浴和保健,实施地热水动态监测,制定地热资源近期和中长期勘查开发方案,加大建筑物地下200米以内的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开展回灌研究试验工作,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大力发展煤矿井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积极推进矿井地热源供暖、制冷系统应用。

— — 10

5.智能电网。围绕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省内供电电网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接入需求,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研发,尽快解决光伏发电、风电、沼气发电等各种发电系统的接入障碍,提高容许各种不同类型发电和储能系统的接入能力,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安全供给能力,减少电网运行的环境影响。

(二)节能环保产业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努力扩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消费品再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产业规模。

1.全面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抓好煤炭清洁利用,积极推广量大面广的干熄焦、煤调湿、余热余压利用、流化床锅炉、脱硫脱硝、粉煤灰气力输送、蓄热式加热炉等先进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装置及产品。大力推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装备,推广先进的粉煤灰、煤矸石、煤矿瓦斯、矿井水等综合利用装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

2.推进社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城,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中水回用、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完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支持发展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消费品再生资源和再制造产业。在广大农村,因地制宜推广新能源利用,不断改进和尽快完善基本卫生设施。

3.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以传统支柱产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市场化运作的节能环保服务组

— 11 —

织。重点抓好节能环保设计、方案策划、合同能源管理、创业投资、融资担保、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组织,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开展节能环保认证产品促销活动。

(三)生物产业

以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为重点提升产业规模,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1.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积极推进生物技术药物、诊断试剂、现代中药、新型原料药、新型疫苗等创新药物品种开发,挖掘抢救传统中成药,不断扩大中药材加工规模和技术水平。以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重点推进大同、太原、晋中、运城、长治、侯马六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东西两山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

2.推进生物农业发展。突出抓好生物育种,建设生物育种产业开发园区,扶持若干个集团化的龙头种子企业,努力扩大农作物、动物、植物育种规模。重点扶持一批生物复合肥、生物农药(兽药)、生物农业用品企业发展,做大产业规模。大力推进食品工业-种植业-养殖业闭合循环产业链发展模式。

3.发展生物制造,推进生物技术应用和研发。大力推进生物酶、发酵工程技术创新,提升和做强现代发酵产业。加快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大力推广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采煤土地复垦等方面的应用。积极开

— — 12

展先进生物技术研发,重点扶持若干个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后劲。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提升优势领域产出规模,努力开发一批高成长性高端制造装备产品,加快特色园区建设。

1.做大做强一批高端制造优势领域。以智能化、模块化、成套化装备制造为目标,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发展采煤、掘进、输煤、加工、洗选成套煤机装备;提升以动车组轮对总成、高速列车配套装备、电力机车等为核心的轨道交通装备成套能力,建设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轮对供应基地;整合产业资源,推进以太原为中心的重型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以榆次液压园区为主体的国内高性能液压元器件及液压系统国家示范基地、以晋中经纬纺织机械园区为龙头的大型纺织机械制造国家示范基地建设。

2.加强产学研联合、军民合作,培育一批高成长性高端制造装备产品。重点是:大功率风电整机成套、太阳能光伏电站、燃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核电、节能工业锅炉、余热余能利用、先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成套设备、煤矿瓦斯发电和生物质能利用等新能源装备,污水处理、污染源自动监控等环保装备,电子信息、广播视频、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光电子及显示等生产装备研发。积极推进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研发。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