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51ee655a6c30c2259019e52

煤制乙二醇、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现代煤化工产业。以现有煤化工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吕梁交城、晋中介休灵石、临汾洪洞、运城河津闻喜新绛特色化工园区。鼓励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对现有化工企业进行整合。鼓励煤炭与化工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组织结构。

2.加快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加快潞安集团以浆态床技术为核心的540万吨/年合成油项目、晋煤集团100万吨/年MTG合成油项目、焦煤集团30万吨/年低温干法煤制油项目建设,探索在合适区域发展煤直接液化项目。积极筹建焦煤集团100万吨/年等大型煤制烯烃工程,到2015年,烯烃总产能达到340万吨/年。积极推进同煤集团、国际电力集团40亿立方米/年等煤制天然气项目,到2015年,煤制天然气总产能达到150亿立方米/年。鼓励现有煤焦油加工企业扩大产能,实现焦油三级以上深加工。大力推进焦化粗苯精制及下游精细化学品、新材料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煤层气精细化工转化。焦炉气集中、富余量大的地区,建设年产30万吨/年以上的焦炉气制甲醇装置。

3.加快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研发。充分发挥我省煤化工技术优势,引进、开发以国内外先进粉煤加压气化为基础的气化技术,总结示范工程经验,积极完善灰熔聚气化技术,密切跟踪TRIG炉工业示范进展,努力推进山西粉煤气化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四、推进与保障措施

“十二五”规划期间,要以“512”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为

— — 18

突破口,抓住龙头企业、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政策支持、统筹协调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实施“512”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50个以技术成熟、规模化发展为主要特征,规模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支持100个以技术先进、市场需求大、综合优势明显为主要特征,高成长性的重点项目;培育200个以关键技术的工程化集成或以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转化为主要特征,发展潜力大的项目。

培育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在每个产业各选择5~6个骨干企业,整合政府科技、产业计划倾斜安排一批攻关项目、试点示范项目和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支持骨干企业利用市场手段集聚创新要素、吸引人才,在重点领域核心产品开发生产上率先实现突破。力争到2015年,培育出若干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和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建成10个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太原、晋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大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煤制天然气、太阳能、风能产业。朔州重点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风能和煤制天然气产业。忻州重点发展环保和风能产业。长治、晋城发展弃采高硫煤制油、甲醇制汽油、煤层气产业。运城、临汾、阳泉、吕梁重点发展镁铝合金、新型化工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晋北、运城和太行、吕梁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农业、生物育种和道地中药材基

— 19 —

地。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关联企业向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产业集聚区集中,形成以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特色产业集群。

(二)强化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学研结合。支持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自主创新联盟,围绕各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支持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支持企业牵头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各类创新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鼓励科研人员利用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创办企业或以技术入股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十二五”期间,从国内外知名学府公开招聘“百名”学有专长、素质优秀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技能领军人才;实施面向“211”和“985”院校吸引“千名”潜力人才的储备计划,对符合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需求的优秀应届博士生、硕士生以安排就业为主要渠道加大引进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需要的专业领域,实施“万名”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全面部署“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科技成果商品化”创新工程。把创新工程纳入政府相关部门计划,逐步在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扶持一个创新平台,成为本产业领域的创新中心。使其能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组织企业联合开展攻关,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共享、人才培训、战略咨询、市场营销和运营投资等服务。

(三)深化合作发展,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 — 20

进一步扩大开放。广泛宣传我省的资源、产业、区位、政策、低成本人力资源综合优势,清理一切影响开放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观念障碍,营造良好的合作发展环境,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省内与省外、国外各种资源,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国际合作与跨区域合作。

探索合作发展新模式。积极落实我省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国家研究机构、国内友好省市、国外友好州市之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发展与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的产业关联,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全方位的合作。

组建出口基地。以国际市场需求为重要目标,组建轨道交通轮对总成、煤机成套装备、重矿机械、成套液压系统、太阳能电站、大型风力发电等装备出口基地,积极扶持与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合作建立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力争在部分优势领域占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四)创新政策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落实国家政策。全面落实国家鼓励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政策,细化国家已经发布的关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府采购、人才队伍、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解读、宣传工作,变企业要政策为执行者主动去“送政策”。

推进金融改革。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改革政策试点,包括国家科技部会同“一行三会”研究制定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