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竖炉造球工考试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第三次竖炉造球工考试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541ca63ccbff121dc36832b

第二钢铁总厂2014年第三期技术比武 原料分厂造球工考试试卷(C卷)

单位: 工号: 姓名: 分数:

…………………………………………………………………………………………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球团生产工艺中配料的目的是(成份稳定 )。 2、生球水分增大,其爆裂温度(降低 )。 3、膨润土的有效成分是(蒙脱石 )

4、球团矿生产中常用的粘结剂有(消石灰 )和膨润土 5、在成球过程中(重力水)起破坏作用

6、造球盘加水的一般规律是(滴水成球、雾水长大、无水紧密 ) 7、原料的粒度越细,又有合适的粒度组成,则生球中粒子排列越紧密,其形成的毛细管平均直径越小,产生的毛细力越大,生球强度越(高 )

8、连续造球过程的三个阶段为成核阶段、球核长大阶段、(生球紧密 )。

9、竖炉生产球团矿最适宜的铁精矿是(磁铁矿)。成球性最好的是(褐铁矿)

二、选择题(每空2分)

1、随着膨润土配比的增加,球团矿的品位将(B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影响不大 2、给造球盘给料时,铁精矿加在造球盘的( D ) A. 母球区 B. 长大区 C. 紧密区 D. 母球区和长大区

3、造球盘中铁精矿聚集形成母球是由于加入一定水滴后,铁精矿在运动中产生了(C )

A. 薄膜水 B. 重力水 C. 毛细压力 D.吸附水

4、在球团矿的生产中,生球的抗压强度达到( C)就可满足生产的需要。 A. ≥5N/个 B. ≥8 N/个 C. ≥10 N/个 D. ≥20 N/个 5、在成球过程中,( C )起着主导作用? A. 吸附水 B. 薄膜 C. 毛细水 D. 重力水

6、一般要求从干燥机出来的混合料的水分为( B )%. A. 4~6 B. <7~8 C. 8~9 D.9~10

7、关于造球盘刮刀主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清除粘料 B.导料、分区 C. 排料 D. 混合物料 8、在造球过程中,同一物料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D ) A. 吸附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 B. 吸附水<分子水<薄膜水<重力水 C. 薄膜水<吸附水<毛细水<重力水 D.吸附水和薄膜水合称分子水

9、、在造球过程中,大部分的补充水以滴状加在( A)的料流上。 A. 成球区 B. 长大区 C. 密实区 D. 造球盘中间 10、配料时膨润土下料量偏小,导致成品球(A )

A.落下强度下降,爆裂严重 B.落下强度好,爆裂严重 C.落下强度下降,爆裂不变 D.落下强度好,塑性好 三、判断题(每空2分)

1、提高生球水分有利于提高生球质量。( × )

2、生球在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其收缩大小可以近似认为等于自由水的体积。(√)

3、提高生球水分,可以提高生球的爆裂温度。(× ) 4、加入亲水性的粘结剂,可以提高生球的爆裂温度.( √ ) 5、膨润土加入的越多,生球的爆裂温度越高。( × )

6、水分在细磨物料中一般以四种形态存在,即吸附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 )

7、重力水在形成生球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

8、在造球盘的工艺参数中,圆盘的直径愈大,其转速应相应的提高。(× )

9、生球的落下强度的大小反映的是生球在转运、堆积过程中承受料层自重和挤压能力的强弱。( × )

10、膨润土是一种良好的粘结剂。它能提高生球和干球的强度,提高生球的长大速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评价膨润土质量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5分)

蒙脱石含量、胶质价、膨胀容、吸水率、碱性系数、-200目粒度、水分

2、影响造球操作的主要因素有那些?(10分)

①原料的自然性质、粒度和粒度组成;②原料水分;③添加剂;④给料量及给料方式;⑤加水方式及加水量;⑥造球盘工艺参数的选择;⑦岗位工的操作水平。

3、膨润土在球团矿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分)

改善混合料的成球性能;提高生球的强度;提高生球在干燥过程中的抗爆裂温度。

4、竖炉生产对生球质量要求为: (5分)

生球粒度( )mm的含量≥90% 抗压强度≥( )N/个 生球落下强度≥( )次/个 生球水份:( ) 五、计算题(共15分)

1、生球皮带速度为1.05m/s,一台直径为6米的造球机,每米皮带生球量为12kg,计算这台造球盘的台时产量是多少?(5分) 解;台时产量=12×1.05×60×60/1000=45.36t/h

2、配料皮带速度为1.25m/s,精矿配比97.0%,膨润土3.0%,上料量14kg/m,烧损为11%,8m2竖炉日作业率95.0%,试计算球团矿日产量和竖炉的利用系数? (10分)

解; 日产量=(14×1.25×60×60/1000)×(1-11%)×24×95%=1278.4吨

利用系数=1278.4÷(24×95%)÷8=7.0 t/m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