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原理期末试题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原理期末试题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56fa5bf6294dd88d1d26b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09 ─ 2010 学年 第 一 学期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试卷

试卷类型 A (注明A、B卷) 考试类型 闭 (注明开、闭卷)

注意:1、本课程为 必修 (注明必修或选修), 学时为 51 ,学分为 3

2、本试卷共 6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出卷时间: 2010 年 1 月 3、姓名、学号等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考试时间: 2010 年 1 月 12 日 4、本考卷适用专业年级: 网工 + 计科 + 软工 任课教师: 林美华

题 号 一 得 分 阅卷人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总 分 (以上内容为教师填写)

专业 年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1、 考生必须遵守考试纪律,详细内容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考试纪律规定》。 2、 所有考试材料不得带离考场。 3、 考生进入考场后,须将学生证或身份证放在座位的左上角。 4、 考场内不许抽烟、吃食物、喝饮料。 5、 考生不得将书籍、作业、笔记、草稿纸袋入考场,主考教师允许带入的除外。 6、 考试过程中,不允许考生使用通讯工具。 7、 开考15分钟后不允许考生进入考场,考试进行30分钟后方可离场。 8、 考生之间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 9、 除非被允许,否则考生交卷后才能离开座位。 10、 考试违纪或作弊的同学将被请出考场,其违纪或作弊行为将上报学院。 本人郑重承诺:我已阅读上述10项规定,如果考试是违反了上述10项规定,本人将自愿接受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所进行的处理。上面姓名栏所填姓名即表示本人已阅读本框的内容并签名。 1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5 DADAC 6-10 CCDAD 11-15CBBDD 16-20 DCDDD 21-25 DCACB 26-30 BCBCC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D )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B.外设和主机 C.主机和实用程序 D.软、硬件系统 2.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 A )组成的。

A.主机与外设 B.CPU与存储器 C.ALU与控制器 D.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3. 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系统是指( D )

A.RAM存储器 B.ROM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4.若浮点数格式为1位阶符、6位阶码、1位数符、8位尾数,则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是( A ) 说明:(负数用2的补码表示,尾数部分没有规格化的情况也在考虑范围内。)

63-86363-763

A. -2~(1-2)×2 B.-2~(1-2)×2

64-86464-764

C. -2~(1-2)×2 D.-2~(1-2)×2

5.若浮点数用补码表示,则判断运算结果是否为规格化数的方法为( C )

A.阶符与数符相同为规格化数 B.阶符与数符相异为规格化数 C.数符与尾数小数点后第1位数字相异为规格化数 D.数符与尾数小数点后第1位数字相同为规格化数 6.原码加减法是指( C )

A.操作数用原码表示,连同符号位直接相加减

B.操作数用原码表示,尾数直接相加减,符号位单独处理

C.操作数用原码表示,根据两数的符号决定实际操作,符号位单独处理 D.操作数取绝对值,直接相加减,符号位单独处理。 7.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C )

A.逻辑运算 B.算术运算 C.逻辑运算与算术运算 D.初等函数运算 8.计算机内进行加/减运算时常采用( D )

A.ASCII码 B.原码 C.反码 D.补码 9.计算机内常采用( A )作为字符编码。

A. ASCII码 B.原码 C.反码 D.补码 10.有关算术右移中,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数据右移1位,最高位用0补充 B.数据右移1位,最高位用1补充 C.数据右移1位,最高位用原最低位补充 D.数据右移1位,最高位用原最高位补充 11.存储周期是指( C )

A.存储器的读出时间 B.存储器的写入时间

C.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和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D.存储器进行连续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12.有关Cach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能在CPU以外 B.CPU内外都可以设置Cache

C.只能在CPU以内 D.若存在Cache,则CPU就不能再访问内存 13.采用虚拟存储器的主要目的是( B )

A.提高主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2

B.扩大主存储器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自动管理调度 C.提高外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D.扩大外存储器的存储空间 14.需要刷新的存储器是( D )

A.Cache B.ROM C.静态存储器 D.动态存储器

15.如果指令中的地址码为A,变址寄存器为X,基址寄存器为B,则变址间接寻址方式的操作数地址N为( D )

A.X+(A) B.((X+B)+A ) C.(X+A) D.((X)+A ) 16.变址寻址和基址寻址的有效地址形成方式类似,但( D )

A.变址寄存器的内容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不能改变的 B.基址寄存器的内容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可以改变的

C.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变址寄存器的内容不能改变而基址寄存器的内容可以改变 D.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基址寄存器的内容不能改变而变址寄存器的内容可以改变 17.在指令格式中,采用扩展操作码设计方案的目的是( C )

A.减少指令字长度 B.增加指令字长度 C.保持指令字长度不变而增加指令操作的数量 D.保持指令字长度不变而增加寻址空间

18.隐含寻址的指令中没有给出操作数的地址,该操作数来自( D )

A.立即数和堆栈 B.暂存器 C.堆栈的栈顶和次栈顶 D.累加器或堆栈 19.微程序控制器中的控制存储器用来存放( D )

A.机器指令和数据 B.微程序和数据 C.机器指令和微程序 D.微程序 20.指令周期是( D )

A.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的时间 B.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C.时钟周期时间

D.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 21.操作控制器的功能( D )

A.产生时序信号 B.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

C.完成指令操作码译码 D.从主存取出指令,完成指令操作码译码 22.同步控制方式是( C )

A.只适用于CPU控制的方式 B.只适用于外设控制的方式 C.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的方式 D.所有指令执行时间都相同的方式 23.异步控制常用于( A )作为其主要控制方式 A.在单总线结构计算机中访问主存与外设时 B.微型机的CPU控制中 C.组合逻辑控制的CPU中 D.微程序控制器中

24.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其缺点是( C ) A.传输的地址和控制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B.传输的地址和数据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C.不能同时具有两个总线主设备 D.不能同时使用多于两个总线设备

25.对于低速I/O设备,应当选用的通道是( B ) A.数组多路通道 B.字节多路通道 C.选择通道 D.DMA专用通道

26.在数据的传送过程中,数据由串行变并行或由并行变串行,其转换是通过( B )

实现的( )

A.数据寄存器 B.移位寄存器 C.锁存器 D.内存储器

27.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占用( C )的时间。

3

A.一个指令周期 B.一个机器周期 C.一个存储周期 D.一个总线周期 28.数据格式的串/并转换是通过( B )进行的。

A.并行接口 B.串行接口 C.同步接口 D.异步接口

29.数据多路通道数据的传送是以( C )为单位进行的。 A.字节 B.字 C.数据块 D.位

30.CRT的颜色数为256色,则刷新存储器每个单元的字长是( C ) A.256 B.16 C.8 D.7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操作数在寄存器中,称为( )寻址方式。 2.操作数地址在寄存器中,称为( )寻址方式。 3.保存当前栈顶地址的寄存器称为( )。

4.指示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 )。

5.微程序通常是存放在( )中,用户可改写的控制寄存器由( )组成。 6.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和( ),程序必须存储在( )内,CPU才能执行其中的指令。

7.某一SRAM芯片,其容量为1024×8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该芯片引脚的最小数目为( )。

8.构造一个具有14位地址和8位字长的存储器,需要 ( )个4K×4位的存储芯片。 三.综合题:根据要求解题(共计60分)

1.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并对结果进行讨论。(8分) x=0.1101, y=﹣0.1110

2.用原码一位乘法计算x×y (8分) x=﹣0.110, y= -0.0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