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5ad3e4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0f

显著的特点;同时,仔院也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 ②书院建立了“讲会”制度,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学,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学界名流和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互相讲学,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百家争鸣精神。 ③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④书院师生朝夕相处,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⑤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解析:

28.试述“三舍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将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2)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考察和选拔力求做到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士与取士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总之,三舍法是中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他不仅对宋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后来元、明、清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