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5c6b3e55ef7ba0d4a733b5a

必修4

《柳永词两首》课后文言文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转引自《词话丛编》) 【翻译】

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个幕客擅长歌咏,于是问:?我的词跟柳永比怎么样??(他)回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着红牙板,歌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是关西的大汉,(用)铜的琵琶,铁的绰板,歌唱‘大江东去’。?苏东坡因此而放声大笑。

《辛弃疾词两首》课后文言文

1、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

(范开《稼轩词序》)

【翻译】

辛弃疾乃一世豪杰,以气节而自负,以功名事业而自期,当他收敛了自己的才干而去从事那种清闲放旷的事务的时候,又哪里是着意于小小的歌词呢,只不过是把这作为陶冶自己性情、宣泄自己情怀的一种工具而已。

2、稼轩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翻译】

辛弃疾的词作,意气慷慨,纵横描绘,具有独霸一个时代的气概,对于讲究声律的人来说是改变了低迷的声调;他异军突起,能够在花红柳绿之外巍然屹立,成一家风气,到今天也没有衰退。

《李清照词两首》课后文言文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声声慢》起下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lóng窗户)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廉蔺列传》课后文言文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3

【理解】

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死并非难事,而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面前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苏武传》课后文言文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翻译】

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

必修5

《归去来兮辞》课后文言文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缓去职,赋《归去来》。

(萧统《陶渊明传》) 【翻译】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因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效仿乡里的百姓!?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2、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 宕②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③。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④志,与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

14

注: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跌宕:文章富于变化。③莫与之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④笃:坚定。⑤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萧统《陶渊明集序》) 【翻译】

有人怀疑陶渊明的诗篇篇篇都有酒,我认为他本意不在酒,也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

他的文章卓而不群,言辞精彩,跌宕豪迈,超过众多的文章,抑扬爽朗,没有能跟他能相比的。其意境或恬静婉约如小桥流水,或气势磅礴直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陶公为人不变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弯腰种田为耻,不以穷困为意。如果不是圣贤,没有不渝的志向,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

《滕王阁序》课后附诗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江:指赣[gàn]江。 渚:水中小洲。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 槛:栏杆。

罢:同“疲”,倦怠。 【译文】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陈情表》课后文言文

1、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 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章》) 【理解】

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

15

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总的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长大成人就要忠于国家和君主,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因此,《诗》的《大雅》中讲:‘不要忘记你的祖宗和父母,这是人生最需要修养的道德。

2、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 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理解】

孔子说:大凡有孝心的子女们,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无事的时候,当尽其敬谨之心,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食衣起居,多方面注意,第二,对父母,要在奉养的时候,当尽其和乐之心,在父母面前,一定要现出和悦的颜色,笑容承欢,而不敢使父母感到有点不安的样子。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尽其忧虑之情,急请名医诊治,亲奉汤药,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就要在这临终一刹那,谨慎小心,思想父母身上所需要的,备办一切。不但穿的、盖的、和棺材等物,尽力配备,还要悲痛哭泣,极尽哀戚之情。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向,要尽其思慕之心,庄严肃敬的祭奠,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项孝道,行的时候,必定出于至诚。不然,徒具形式,失去孝道的意义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课后文言文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 【翻译】

《九歌》,是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昔日在楚国的南郢等的城邑,沅江与湘江之间一带,民间迷信鬼神并且喜好造祠,而且一定作歌舞音乐以取悦于诸鬼神。屈原被放逐,隐伏于那里,心怀忧愤痛苦,愁思绵绵,愤懑不已。他外出看见当地俗人祭祀的礼仪,歌舞音乐,那些歌词粗陋鄙俗,于是自己创作了《九歌》。向上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之情,对下表达自己的冤屈,假托(《九歌》)予以委婉的规劝。

《项羽之死》课后文言文

太史公曰:(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翻译】

太史公说:(项羽)依仗自己的战绩,使劲使用自己的聪明却不学习古人,觉得这就是霸王之业,想要用暴力征服管理天下,五年国家就灭亡了,人死在东城,却不反省,错了呀!却说?这是天灭亡我,不是我用兵不当的过错啊?这不是荒谬吗!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