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学与练第三分册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上海历史学与练第三分册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75bd9b52ea551811a68704

二、非选择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政权名称 所属民族 都城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元 契丹 汉族 党项 女真 蒙古族 临安(今浙江杭州) 大都(今北京) 建立者 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阿骨打 忽必烈 建立时间 916年 960年 1038年 1115年 1127年 1271年 灭亡时间 1125年 1127年 1279年 灭亡形式 蒙古灭西夏 蒙古灭金 蒙古灭南宋 2.(1)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的互市贸易市场。

特点:①各政权政府都严格管理榷场。②宋朝主要输出茶叶、瓷器和丝织品等农业、手工业产品;从辽、西夏和金输入的主要有马、皮革和药材等。 (2)虽然榷场的设置出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榷场的互市贸易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是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3)①战争冲突:宋初为争夺燕云地区,宋与辽发生长期战争;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岳飞抗金;元灭南宋等。②和平交往:宋辽澶缘之盟;宋夏和议;辽夏和议;绍兴和议等。③文化交流:辽朝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阿骨打仿照汉制称帝建金;忽必烈采纳汉人建议,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建立元朝等。 (4)尽管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战乱和分裂局面,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乃是历史的主流。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选择题

1.A 2.C 3.D 4.B 5.C 6.C 7.D 8.B 二、非选择题 1.(1)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最终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北方的格局。如南方农业突飞猛进发展,南宋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2)商品经济更加繁荣。(3)海外贸易尤为频繁。如宋代形成“海上丝绸之路”,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口;(4)纺织、制瓷和造船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2.(1)宋代与南洋各国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商品种类繁多,中国输出商品以丝绸、瓷器等手工业产品为大宗;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强外贸的管理;宋朝外贸收入丰厚。

(2)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3)高丽、日本都是中国的近邻,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达,对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向高丽和日本传播了华夏文明,促进了两国文明的发展。

37

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

一、选择题

1.C 2.C 3.A 4.A 5.B 6.B 7.C 8.D 二、非选择题

1.(1)活字印刷术;火药;

(2)印刷术的利用使知识超越了中世纪经院教士的控制而趋于普及;火药的利用给战争 提供了火器,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方式; (3)改变了欧洲的教育面貌和社会结构,导致欧洲结束中世纪时代而进入近代文明时代。 2.宋夏文化交流、佛教的传播、西夏文字、刻书业发展等情况。

第22课 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

1.B 2.B 3.C 4.A 5.D 6.D 7.C 8.B

二、非选择题。

1.(1)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金;又三次发起西征,兵锋直抵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灭南宋,实现全国大一统。

(2)适应先进的农耕地区经济特点,适应统治辽阔疆域和众多人口的需要。

(3)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中书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和监察。地方行政创置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管理地方军政要务。

2.《马可·波罗行记》打开了中世纪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引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第五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C 2.A 3.C 4.D 5.A 6.A 7.B 8.C. 9.A 10. A 11.A 12.B 13.C 14.D 15.D 16.D 17.B 18.B 19.B 20.A 二、非选择题 21.(1)宋太祖或赵匡胤

(2)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或指进士及第授官。造成宋代“冗官”和“冗费”

(3)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人才;宋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22、(1)从汉朝时期,关中地区是全国经济中心地区;至唐朝,关中地区粮食不能自给,需要从南方输送粮食满足关中所需。

(2)说明江南地区已经成为粮食主产区,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安定;北方人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充足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政策鼓励;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迅速发展。

23.(1)指中原地区;原因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

38

(2)鲜卑族;都仿照中原王朝建国,建号,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在边境设置榷场,与汉族在经济文化上保持长期交流。“以汉制对待汉人”,

(3)东北地区;积极方面:女真族逐渐接受了汉文化,出现了民族融合;消极方面:沾染了一些腐朽的恶习。 24.(1)宋神宗

(2)对先王之法态度。

(3)王安石倡议、推行改革是正确的。因为北宋中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弊端,王安石力主改革,以理财为改革重心,增加国家收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精神也是可敬的。但是如何改革,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有的处置失当,在推行新法过程中,有的不但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负担,也给反对派攻击变法提供了口舌。这也是其变法遭到失败的主要原因。

马光看到了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的弊端,但是因此而全盘否定改革,也是不可取的。同样,司马光反对变法,也是出于稳定社会,巩固宋朝统治的需要,也也值得肯定的。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学习目标

一、知识识记

(1)明初恢复社会经济的主要措施: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承认由农民开垦耕种的荒田归农民自有;减免徭役赋税;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屯田,政府配发大量耕牛和农具;鼓励农民种植桑、麻、棉等经济植物优化农产品结构;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和兴建。此外,还推行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改善官营手工业工匠的劳作状况。

(2)明初废除丞相制度: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了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之职,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3)内阁制度:朱元璋在位后期设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学士,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逐步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但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

(4)厂卫制度:明朝特务机构的合称。有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等,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执掌侦察、缉捕、审刑等,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

知识结构

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为明太祖,同年灭元 恢明复初与经 39 发济展的 背景:元末长期战乱,明初社会经济衰落凋敝,出现大量抛荒土地

明初 农业:下令农民归耕,承认荒田归农民开垦自有;减免徭役赋恢复 税;实施移民屯田,政府配发耕牛和农具;鼓励种植经济经济 作物 措施 措施 水利: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与兴建

手工业:推行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改善官营手工业工匠劳作状

效果:明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力逐步提高

目的:加强皇权

废宰相制度: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皇朱权元 措施 内阁制度:明太祖初创,明成祖正式确立,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的璋构措 加施强厂卫机构:有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等,由皇帝直接指挥 整顿吏治:严禁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 结果:明初皇权空前强化

释疑导读

第一子目——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本子目内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采取各种措施恢复经济。 (1)明初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经过元末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明初,“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是个普遍现象。天府之国四川成了“荒芜不治”之地。朱元璋夺取扬州时,这个曾经繁华的都市,“城中居民仅余十八家”。(《明太祖实录》卷五)战争破坏最严重的河南、山东更是“多是无人之处”。(顾炎武《日知录》卷一0)。

朱元璋是由农民起义而得天下,深知官逼民反的教训。他告诫臣僚们:“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为了稳固统治,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措施。

(2)明初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产生哪些效果?

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很快恢复发展。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增多、赋税收入的增加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统治地区的耕地面积约180万倾,洪武二十六年,全国土地经过丈量,共有857.6万倾(《明史·食货志》)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和经济作物总产量也提高了,国家赋税收入大大提高。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征收麦、米、豆、谷26105251石,到洪武二十六,增至32789800石。(《明太祖实录》卷一四0、二三0)全国户口数显著增加。据洪武二十六统计,有户16052860,口60545812,(《明史·食货志》)与元代全盛时期相比,户增加440多万,口增加700万。

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日益活跃起来。

第二子目——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本子目内容:内阁制度;厂卫制度。

(1)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