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学与练第三分册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上海历史学与练第三分册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75bd9b52ea551811a68704

果。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连续数十年的战争。此后,在百余年的和好关系下,双方分别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宋辽之间的和平交往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对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二目——金与南宋的对峙

本子目内容:金的建立,辽朝灭亡,“靖康之变”,南宋建立,岳飞抗金,“绍兴和议”,榷场。

(1)在多民族政权并立中,宋朝为什么始终妥协退让,甚至屈膝求和?

纵观宋代的历史,一个“弱”字可以概括宋代在对外政策上的表现。从澶渊之盟到宋夏和议,从“靖康之变”到“绍兴和议”,经济文化发达、人口众多的宋朝,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政策始终妥协退让,甚至屈膝求和。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燕云十六州”的原因。自从后唐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北边防守的天然屏障,给善于骑马射箭的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创造了有利条件。宋朝在与北方政权的军事对抗中总是处于劣势。

第二,宋朝立国之初的基本国策的影响。宋初为防范武将专权,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从而,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

第三,官僚体制的腐败。北宋初年建立了庞大的文官体制,官员人数大增,人浮于事。大量官员逐渐养成了安逸享乐、因循守旧的腐败风气,官僚之间出现严重的朋党之争。当出现北方民族南下进攻时,君臣不能同心,战、和举棋不定,只能以妥协求存。

第四,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澶渊之盟是宋对辽屈辱外交的开端,虽然换来了近百年的和平,却后患无穷。宋朝统治者认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主要目的是索要钱财,因此,只要送给“岁币”、“岁赐”等财物就可以求得安稳。于是,总是压制主战派,打击主战派将领,试图凭借南方强大的经济优势,用牺牲财物的方式换得苟安。岂料“便令江汉竭,未厌虎狼求”。

(2)什么是榷场?榷场贸易有哪些特点?

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的互市贸易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宋太宗时期,宋辽间就已在宋境的镇州(今河北正定)等地设置榷场,不久即因宋辽战争而罢。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主要有宋境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县)的榷场。宋夏之间也早就在边境设置榷场互市,辽夏之间也有榷场。金朝立国,于1141年与南宋订立绍兴和议。此后,双方先后在宋金境内多处设置榷场。

榷场贸易受官方严格控制。官府设专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榷场商税是官府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各政权对榷场交易的商品种类也有严格规定。如北方的战马,南方的铜铁、硫磺之类军用物资,一般都严禁出境。互市商品种类的不同反映了南北方各自生产发展水平及其特点。

榷场贸易是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榷场贸易的兴盛说明,尽管多民族政权并立,并长期出现战乱和分裂局面,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

(3)谁是杀害岳飞的元凶? 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在议和的过程中,陷害岳飞的阴谋已经悄悄展开。1142年,南宋朝廷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以谋反罪处死岳飞父子等人。陷害岳飞的阴谋,在前台布置的是秦桧,幕后操纵者是宋高宗。王曾瑜《荒淫无道宋高宗》一书揭示了历史真相:岳飞蒙冤入狱后,主审官御史何铸听了岳飞的辩白,天良发现,向秦桧力辩岳飞无辜。秦桧对他说了至关紧要的话:“此上意也!”尔后万俟呙代替何铸对岳飞刑讯逼供,无所不用其极。岳飞宁死不屈,拒绝自诬,万俟呙便通过秦桧向高宗请示,高宗随即下旨:“岳飞特赐死!”岳飞是死于他为之“尽忠”的皇帝之手的。明代文徵明《满江红》词中说:“但徽钦既返,

13

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宋高宗最怕岳飞北伐成功,钦宗南返,他自己的帝位不保,秦桧的所作所为正中高宗下怀。因此,当人们在杭州西湖畔的岳坟缅怀岳飞时,首先应该声讨的是宋高宗。(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第三目——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

本子目内容:蒙古建国与扩张,元朝建立,南宋灭亡。

(1)蒙古扩张有何影响?

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金。又通过三次西征,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由于庞大的蒙古帝国是建立在军事征战基础上的,内部矛盾复杂,更缺乏共同的经济基础,难以形成巩固的中央集权统治,从13世纪60年代起,逐步分裂成四大独立的汗国。然而,蒙古的扩张却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蒙古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兵锋所及,许多地方庐舍为墟,哀鸿遍野,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长期不能恢复。另一方面,由于蒙古铁骑冲破了欧亚各国的疆界,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学和数学等知识被大量介绍到中国,中国的罗盘、火药和印刷术等则开始传到欧洲,影响深远。

(2)元朝再次统一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继续进攻南宋,终于在1279年灭掉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它结束了五代以来的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南北对峙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为明清时期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第二,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民族融合,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辽建国后在其管辖的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目的是( ) A.保留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B.加强政治统治和协调民族关系 C.便于接受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为派兵南下中原提供有利条件 2.北宋初年,宋太宗两次北上攻辽,直接目的是为了( )

A.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B.消灭契丹民族政权 C.夺回燕云十六州地区 D.维持宋辽和好关系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宋朝第二任皇帝只想从游牧民族控制下收复北京和长城之间的领土,但他却惨遭失败”。当时控制“北京和长城之间的领土”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4.史学家黄仁宇说:“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着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从历史来看,这种“平衡”带来的最积极影响是( )

A.使宋朝确立了“守内虚外”的军事方针 B.使辽朝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南方财物 C.有利于当时中国南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D.使北宋解除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5.岳飞曾填写《黄鹤楼》一词。词中道:“遥望中原,苍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到如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词中的“铁骑”应当是( ) A.契丹人的军队 B.党项人的军队 C.女真人的军队 D.蒙古人的军队 6.下列两个政权不可能同时并存的是( )

14

A.北宋与金 B.西夏与金 C.辽与金 D.辽与南宋

7.大蒙古国通过长期战争曾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其势力向西最远到达( ) A.两河流域 B.阿拉伯半岛 C.莫斯科一带 D.多瑙河流域 8.“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宋 B.元 C.明 D.清

二、非选择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政权名称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元 所属民族 汉族 都城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东京(今河南开封) 兴庆(今宁夏银川) 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 建立者 赵构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1227年 1234年 1368年 灭亡形式 金朝灭辽 靖康之变金灭北宋 明朝灭元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 刘迎

问题:

(1)什么叫“榷场”?它有什么特点?

(2)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榷场的作用?

(3)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除了榷场所反映出的经济交往形式外,还有哪些表现形式?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从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5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一、知识识记

(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2)南方水稻的发展:南方水田面积迅速增加,水稻已跃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典型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3)手工业发展:宋代的纺织、制瓷和造船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出现官办丝织作坊和私人作坊“机户”,海南岛出现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十分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4)市舶司:宋代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

(5)“海上丝绸之路”:南宋时,东南沿海出现许多贸易港口。由于对外贸易的商品以香料、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当代中外学者称这条海上商路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50多个国家。

知识结构

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 上 海 丝绸之路 背景: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民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国内外贸易与城镇商业超过唐代 原因:南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北方因战乱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业:①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②耕地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③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④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表现 手工业:①纺织: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出现私人作坊——“机户”;海南岛出现先进的棉纺织工具。②制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③造船:东南沿海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背景:①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②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③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④造船业发达和航海技术提高 状况:南宋时,出现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官府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宋代的海外贸易,输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50多个国家 影响: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