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学与练第三分册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上海历史学与练第三分册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75bd9b52ea551811a68704

最著名的来华使者。他侨居中国17年,深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出任元朝官职。回国后,他依据在东方的见闻完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

知识结构

元朝统一意义:结束了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 , 采取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经济 大都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中书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 中央机构 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 御史台:掌管全国监察 元朝社会制度 政治 地方机构:创置行省制度

西藏:由宣政院兼管,西藏自此正式成为中国的

对边疆地区管辖 一个行政区域

台湾:元朝后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

琉球

民族政策:民族分化政策

蒙古帝国西征,亚欧大陆陆路交通通畅 条件 元朝注重内陆和海路的开辟和建设 元朝对外交往 元朝重视商业活动

代表: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行记》

释疑导读

第一目——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

本子目内容:元朝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 (1)元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第一、元朝灭南宋后,结束了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全国大一统。元朝统治者采纳汉法进行统治,继承并发展了中原王朝的传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王朝。第二、元朝的疆域奠定了明清两朝版图的基础。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疆土拓展期,“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地理志》)。第三、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2)蒙古人“汉法”与“旧俗”之争是怎么回事?原因何在? “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落后的游牧文化。中原地区原有的生产方式、统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同于蒙古,该如何对待和处置?从蒙古国到元朝,统治者经历了一个争论和选择的过程。

汉法与旧俗之争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已经有所表现。当有蒙古贵族说:“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时,深受中原文化熏陶得契丹人耶律楚材反驳道:“陛下江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举,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当1231年窝阔台载运中看到十路缴纳来的户籍、粮食、金帛时,大赞汉法“能使国永充足”(《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忽必

25

烈建立元朝后继续推行汉法,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见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史》卷一二五《高智耀传》)。中原汉族学者的回答是:“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元史》卷一五八《许衡传》)许衡的回答正是从蒙古国到元朝历代汗、帝逐渐采用汉法的真实原因。

“旧俗”适应原来的游牧生产方式和创业阶段的需要,而“汉法”则符合国本所系的农耕地区生产方式的守成、发展的要求,它可以缓和民族矛盾,同时也是有效巩固蒙古统治的最佳途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道:“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3)元朝的民族矛盾为什么说仍然是阶级矛盾?

元朝统治阶级把将全国人口按照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多用蒙古人和色目人。在法律面前各民族是不平等的,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打五十七下,赔付烧埋银;而“汉儿人欧死蒙古人”,则要处死,正犯赔付家产,余者出烧埋银。(《元典章》卷四二《刑部·诸杀》)根据1280年的户口调查,蒙古人、色目人仅占总户数的3%,汉人占15%,南人占82%。可见享有特权的蒙古色目人是一个很小的数目。元朝的民族矛盾相当尖锐。

不过占全国总户数的97%的汉人、南人中的上层人物,也是元朝统治阶层中的成员。《元典章》所载大德年间(1297—1307年)内外官员状况:朝官中蒙古人、色目人938人,汉人、南人1151人,汉人与南人占55.23%;京官中蒙古人、色目人155,汉人、南人351,汉人与南人占70.15%;外任官中汉人、南人占71.42%。当时人说汉人中的上层人物“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这表明,民族问题说到底是一个阶级问题,民族歧视本质上是阶级歧视。

第二目——马可·波罗来华

本子目内容:元朝的陆海交通,马可·波罗来华和《马可·波罗行记》。 (1)元朝出现中西交往盛极一时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蒙古三次西征,跨亚欧大陆,以往阻塞不通的道路重又畅通,为中西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二、蒙古人历来重视商业活动,早在铁木真西征以前,蒙古商人和西方各国的贸易是相当频繁的。铁木真征服花刺子模这个中亚大国,主要就是为开辟商路,保护商人。在灭金、灭宋的过程中,在军事战争期间,蒙古军队对商人也加以保护。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统一后,就马上与中原封建地主以及胡商高利贷资本相提携,以适应宋朝以来已经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又利用政权来保证重商政策的实施,招谕番商来华,并在贸易过程中对他们加以保护和优待;第三、元朝建立后,非常注重内陆和海外交通的开辟和建设,有四通八达的驿道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东南沿海有许多通商口岸。在海、陆交通发达的基础上,中外交往盛极一时。 (2)《马可·波罗行记》有何历史价值?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马可·波罗行记》记述东方各地见闻,其中以中国部分最为详尽,对忽必烈时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物产商业等都有详尽记录。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

26

(3)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自《马克·波罗行记》问世以来的700年间,不断有人对马克·波罗到过中国提出质疑。 1981年英国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弗兰西斯·伍德博士在《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对马克·波罗到过中国表示质疑。1995年她的著作《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在英国出版,其主要论点是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从未到过任何接近中国的地方,在历史上不朽的《马可·波罗行记》完全是杜撰之作。她关于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的惊人之说,已得到几位研究中世纪史的专家的支持。

中国元史专家杨志玖针对伍德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文章,在《环球》杂志1882年10月发表文章《马可·波罗与中国——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没有?〉一文的看法》,指出:中国的历史书籍中确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马可·波罗的名字,但并不是没有一些可供考证的材料。伊利汗阿鲁浑的后妃死后,排前三位使臣到元朝,请忽必烈大汗(元世祖)赐给他一个和亡妃同族的女子为妃。元世祖把一个叫阔阔真的公主交给了他们,三位使臣请马可·波罗一家做伴,从海路护送他们回伊利汗国。杨志玖从《经世大典·站赤》中找到了阿鲁浑所排前三位使臣回国的记载,任命、时间都和马可·波罗所说相符。伊利汗国历史学家拉施都丁的《史集》中也有和马可·波洛书中基本相同的记载。汉文、波斯文与欧洲文字的记载完全相同,不是偶然的巧合,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此外杨志玖先生还找到了其他证据。

1997年杨志玖又在《历史研究》上发表论文——《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回答》,再次队伍德博士进行反驳。他指出:伍德随多方论证,但说服力不强,《马可·波罗行记》中确有一些错误夸张甚至虚构之处,但准确可靠者也不少,若非亲见便难以解释。(摘自樊树志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1-302页)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大臣许衡上书元世祖:“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下列不是效仿 “汉法”的是( )

A.设立农官,劝农课桑 B.开辟土地为牧场

C.总结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D.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2.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过多种行政制度。以下制度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行省制 ②封邦建国体制 ③郡县制 ④郡国并行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3.在下列机构中,长官的职权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4.元朝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①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 ②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③将全国人民分为四个等级 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A.①②④ B.②③④

27

B.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上页图是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元朝后期设立的管理台湾的机构是( ) A.行中书省 B.宣政院 C.理藩院 D.巡检司 7.马可·波罗说:“(他是)从亚当时代至今,世界上曾有过的、统治着人民、土地和财富的最强大的君主”,这位君主是( )

A.成吉思汗 B.宋太祖赵匡胤 C.元世祖忽必烈 D.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 8.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华,经海路回国,说明当时元朝 ( )

①中西交通畅通 ②实行开放政策 ③中西交往频繁 ④南方较北方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元世祖)诏曰: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朕)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为中统元年。?故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颂。

——《元史·卷四》

问题:

(1)蒙古兴起后是怎样 “以神武定四方”的?

(2)元世祖“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的目的是什么?

(3)元世祖为“总宏纲”、“平庶政”,在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上有何举措? 2.《影响世界的100本书》中,收录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培根、洛克、达尔文、莎士比亚等人的代表作,《马可·波罗行记》也被收录其中。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这本书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