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78c93f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e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讲评习作,学生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教师整体介绍这次的习作。 一、师生交流习作。

1.出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说说这篇习作好在哪里。(①可以从字词方面评价;②文章是否围绕主题“陶醉”来写。③陶醉时的神态、语言描写等。)

设计意图:

欣赏优秀作文,让学生体会习作的构思及写法,反思自己的不足。 2.出示比较差的习作。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二、小组交流修改习作。 三、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析书设计】

他 陶 醉 了 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重点写人物陶醉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2.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及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并仿写句子。 3.书写练习。 4.积累古诗。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书法。

2.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我们要训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2.读读交流平台,分析《军神》这篇课文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3.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4.这一单元的其他课文中,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的。 5.老师要求几个小组分别交流《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这些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说说当时人物的内心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平台,学生更能深入地感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这一写法,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到以后的习作当中去。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1.学生讨论交流,要求首先找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从动作中体会毛主席见到这封电报起,悲伤得说不出话,吃不下饭,借烟消愁,这是他最心爱的长子,他悲恸欲绝。

(2)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通过黄继光的神态“愤怒、注视、坚定”,理解黄继光对敌人的恨。

(3)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从将军的语言、动作中,看出他被岛上战士不畏艰苦、热爱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感动。 3.学生交流“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时的情景。

焦急地等人:等了好久都不见人影,他焦急地望着不远处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如热锅上的蚂蚁般来回走动。

期待落空:当听到他期待已久的愿望落空时,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远处,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久别重逢:他终于见到了十几年未见的老父亲,高兴地飞跑过去,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设计意图:

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内心。

(二)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样子说一说。 1.先读读这两句话,说说前后有什么变化。 2.学生汇报:

(1)沃克医生:“一向从容镇定”——“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沃克医生前后表现的对比,更突出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2)“我”之前对不顺心的事“一笑而过”,现在对这件事却“无法释然”。前后对比,表现出这件事对“我”影响之大。

3.小组交流这样的句子。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

通过前后对比,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三、书写提示。

1.学生欣赏书法。

2.书写时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热爱书法,并能工整临摹。 四、日积月累。

(一)学习《凉州词》。

1.简介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写边塞诗,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足以使王之涣跻身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4.小组交流古诗意思: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5.悟诗情。 (1)①“黄河”。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 ②“孤城”。

这座孤孤单单的城,指的是哪座城?师补充介绍玉门关。(出示图片) 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

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城”。

(2)理解“杨柳”的双关。

①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杨柳自然不会发芽。战士们是多么盼望见到春风轻拂,杨柳吐绿啊?但在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埋怨杨柳有用吗?所以作者说——读后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