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七 说课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四下第七 说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9e00186bd97f192279e99e

把握单元主题 强化训练重点

——人教版四下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开篇课文的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并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一、单元内容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主题,通过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甚至普通人的故事,突出他们身上具有的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着追求精神的人,向他们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二、训练内容

本组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题材、体裁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不同。本组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但每篇课文表现主题的角度又不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反映出伽利略执著求实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全神贯注》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和一丝不苟的精神;《鱼游到了纸上》给我们展现出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父亲的菜园》刻画了普通人身上具有的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从他们身上分别折射出了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的执著追求。这组课文不仅在反映人物精神风貌上是一致的,在写法上也相类似,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精神风貌。

“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口语交际、习作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三、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除了认读生字词、语言积累及学习人物精神以外,还有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训练重点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这是语文教材首次出现以表达为特点的单元训练要求。

五、教法与学法: (一)朗读体验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对重点句子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加深对文本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角色体验法。

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让学生亲历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再通过学生的评价,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说出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鉴赏能力。

(三)读写结合法。

写是语文实践能力的最高境界。根据文章内容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与扩展,既给学生一个表达主观感受、流露内心情感的对话平台,又给学生一次实践语文能力的宝贵机会。

七、教学过程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走进文本,品读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可从三方面入手。 1、找全文穿针引线的支架。

仔细观察,发现这类文章中或明或暗都有体现人物品质、精神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或中心词。如《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这两篇课文的题目就揭示了人物精神;《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父亲的菜园》中“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也能从中体会人物品质。找到这些词语或句子,找到了课眼,也就找到了全课穿针引线的支架和道具。

2、品人物执着追求的细节。 这一步则是全文的重头戏,要能围绕课眼细细品味能表现人物精神的只言片语,留心人物的外贸、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着追求精神。

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亚里士多德何许人物,他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可见他的伟大。在人们的眼里他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没有人敢否定的。但是,有一个人敢,他就是伽利略。这时就应该适时的介绍当时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然后一步步的指导孩子品读他的思考过程。可出示:“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学生思考:从那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从“结果”“都”“的确”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可以明白,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继续出示“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找出相关语句。出示“面对人们的责备、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抓住伽利略从怀疑到试验到公开试验三个最有训练价值的语段,引导孩子反复朗读、品味,把文中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周密的科学的试验过程,事实胜于雄辩的公开试验的过程展现在孩子们的心里。再次理解再伟大的人,他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们不能迷信。也就是说,对于权威的话,我们要学习但不能迷信。

再例如:《全神贯注》一文,题目是文章的题眼。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本文中在理解第2段。针对罗丹的每一个表现各提一个有意义的问题:(1)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2)他嘴里叽里咕噜的在说什么?(3)眼里闪着异样的光是什么意思?(4)他把地板踩的咯吱咯吱响是在干什么?(5)他的情绪为什么更加激动了?(6)他为什么像喝醉了酒一样?(7)为什么作者要写他痴痴地微笑?把以上问题连起来,说说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形。让学生明白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了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的存在。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可以在出示课题后,让孩子们找一找,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时候?当时什么情况?追问,“游”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三次提到鱼游到了纸上,他想说明什么?讨论“鱼游到了心上”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并找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句子。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让孩子们明白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是孩子们理解聋哑青年的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父亲的菜园》一文,可以引领学生交流感悟最受感动的句子。如:“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引领孩子在对父亲一言一行的描写中,感受父亲的勤劳朴实,执着自信。

根据教材编排,以往教材初步设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而在本册本组教材,则第一次提出“通过具体事例,把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写出来”, 让学生明确:第一要通过具体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第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从选材、内容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欣赏。这是学生第一次这样细致地构思文章,玩味文章,其中的方法、技巧需要老师的引导。

3、抓文本意犹未尽的空白

在文本中,有许多意犹未尽的空白,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对课文的“空白”进行填补,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就能建立起文本和读者沟通的桥梁,使孩子们对文本人物产生鲜明深刻的理解。如《全神贯注》中的第2段,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会说什么悄悄话呢?似乎在跟谁激烈的争吵,会争吵什么呢?《父亲的菜园》中父亲冲进暴雨中,又会出现怎样感人的一幕呢?这些地方,可以在调动孩子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补白,充实情节内容,丰满人物的形象,是孩子们在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中,唤醒他们的创造思维,更深的感悟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