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求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求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a5a0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e

个模式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性、阶段性、连续性、情景性、多样性。美国学者Travers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而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只有实现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进而为区域特色发展注入活力,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如此看来,学校特色其实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色。区域教育的特色就是在特定区域内为服务并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秉持“特色兴校、特色办学”理念,坚持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促进特色教师专业化发展,按照“特色区域、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特色教师”路径来打造区域教育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育的地域特色予以承认并尊重,对于因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历史发展、地理人文环境等“自然”差异所造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潜力与教育需求,在教师资源配给上给予相应的考虑,在强调国家标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受教育者拥有对教育资源的平等而有特色的享有权,对发展机会的平等且具有选择权,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以保证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符合个人发展、符合区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区别对待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社会发展差异,有意识地进行区别性教师专业发展,在保障国家教师标准的同时,根据服务

所在地的区域特色、受教育者差异性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对不同类型的城(镇)、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进行有区别的教师专业化培养。应该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条件,提供因不同课程选择而所需要的师资;为提高促进学力发展的适应性,在师资供给、继续教育上应对区域社会发展负责,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既重视对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也要关注区域特色;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注重感情育才、待遇留人,既抓好专业能力发展,也要促进专业情感提升。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求解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判断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有内部和外部标准,内部标准指职业实践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自律性等,外部标准指职业或从业人员的自主权和社会地位,二种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如何,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成功”。专业化的职业必是由复杂知识为基础、以熟练专业技能为表征,所以专业化的职业必须经过专业化的训练,从而为社会提供卓有成效的优质服务。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实现的有效路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强,其专业训练必须经过职前和人职后较

长时间的系统学习、训练并通过严格考核。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单具有相对于其他目标(如课程改革或学校改进)的工具价值,它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教师角色的重建,提升教师的追求和动机,这本身是新世纪新型学校应具有的重要特质,是优质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在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取向的转换,一方面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 复杂性,另一方面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灵活性,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以区域发展理念引导职前、入职后教师的专业情感,不是把教师看作是完成某种教育变革、实现某种教育目标的工具,而是把教师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主体,一个焕发生命激情的主体,一个对区域教育有着他者不可替代情怀的主体。

那么,具体说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并服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何在呢?

其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应予整合。传统习惯上仅仅以师范类院校为唯一专业培养的空间观念应予打破,校本专业成长应与大学的教师教育、区域教师专业培训一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主阵地。

其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应予扩展。教师教育不应仅仅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导。教师(包括准人教师)的实践知识与

实践能力发展理应受到重视。

其三,教师专业化发展讲求动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个发展的结果表征,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职前教师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标准培养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并适度培养区域教育情怀,在入职后的专业化过程中,重点在于培养区域教育意识与教育能力。

其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应予转变。不应仅仅由大学为基础教育提供单维度的教师培训,大学应与中小学进行合作,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其五,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应更为关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培养有扎根于区域教育精神、具备服务于区域教育能力的专业化教师,而不是培养仅仅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而无服务区域教育理想的教师。区域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更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全局大教育观的同时,形成强烈的区域文化意识、区域教育情怀、区域教育意志。

此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来说,我们应立足于以下四点的培养取向。

其一,时效取向。教师教育理论、教师实践能力发展应针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时代性而与时俱进,在动态发展中进行补充、改进。 其二,专业取向。把教师的专业培养过程视

为复杂的活动过程,教师教育在反思中进行,教师专业成长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开展。

其三,双向流动取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应该实现资源共享,师资的流动应该有政策扶持,发达地区以及优质师资应该为培养后进地区师资贡献力量,后进地区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实现请进来、派出去的优质师资培养机制,实现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

其四,问题解决取向。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地域特色在解决地域教育问题、引领地域人才培养方向、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中进行。在教师专业化的培养过程中,自始至终将专业化发展理解成为发生于具体情境、复杂关系中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