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 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 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a5ea2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3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思想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领袖: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内容:

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口号)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背景: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北洋军阀大肆出卖国家利权;人民负担沉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经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结果:中国代表没有在合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全国爱国人士团结起来)”。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诞生的条件:

1.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群众基础:无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3.干部准备:新文化、五四运动 4.组织准备:党的早期组织

1920年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同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任书记;还有武汉、长沙等地也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地点: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东京、巴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

5.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共诞生的伟大意义:

①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②使中国革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③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方向,“一大”把发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 ④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内容: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达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国民党“一大”的举行: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共产党的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历史意义: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特点: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意义: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是国共在军事上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开创了国共两党用武力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阶段。

第二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1924年,孙中山扶病北上,发表北上宣言(内容:反帝反封建),受到中共和人民的支持。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英巡捕镇压进行反帝演讲的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掀起了全国反帝斗争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香港、广州工人罢工,持续时间长达16个月,这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925年,广东军阀陈炯明进攻广州,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为主力,第一次东征,打垮主力,东征后,国民政府成立。1925年秋,在省港罢工工人、农民的支持下,全歼陈炯明残部,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北伐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方针: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东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1927年3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英国)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

人民掀起反帝斗争以来成果最大的是: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北伐战争不到一年,发展迅猛,主要原因是: 1. 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 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红军的大力支持。

3. 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中山舰事件:1926年春,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乱”,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扣留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

意义:是国共关系的重要转折。蒋介石打击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整理党务案内容:共产党员任各部执行委员,不得超过总数的1/3;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

影响:削弱、限制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蒋介石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为他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上海 条件:帝国主义的怂恿、江浙财团的资助、上海流氓充当打手

经过:1927年4月12日,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袭击总工会,袭击工人纠察队。第二天,闸北10万人大会,游行时招反动军警扫射。

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搜捕共产党员,李大钊被捕就义。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武汉

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大革命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经验教训: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作用:

1. 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过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2. 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3. 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