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6a6267701f69e31433294ad

14.枕下旁线

【部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条长2寸的直线。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二)适应范围

1.脑源性疾患(主要的适应证),如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皮层性视力障碍、小脑性平衡障碍、皮层性多尿、遗尿、帕金森病、舞蹈病等。

2.某些非脑源性疾患,如腰腿痛、神经痛、哮喘、呃逆、耳源性眩晕、耳鸣、听力障碍、胃脘痛、子宫脱垂等。 3.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 (三)操作方法 1.穴位选择

通常的选穴方法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头穴线;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头

穴线;内脏全身疾病或不易区别左右的疾病,可双侧取穴。一般根据疾病选用相应的头穴线,并可选用有关头穴线配合治疗。如下肢瘫痪,可选顶旁l线配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的上1/5。 2.进针方法

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一般选用28~30号长l.5~3寸的毫针,针尖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相应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若进针角度不当,使针尖抵达颅骨或仅达皮下层,患者有痛感且医者手下有抵抗感,此时应改变进针角度,重新刺入。 3.针刺手法

头针之运针只捻转不提插。一般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按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做被动活动),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经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在病变部位会出现热、麻、胀、抽动等感应。 进针后亦可用电针仪在主要穴区通电,以代替手法捻针,频率可用200~300次/分,亦可选用较高的频率,刺激波型的选择可参考\电针\部分,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而定。 4.起针

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5.疗程

每日或隔日针l次,一般l0次为l个疗程,休息5~7天后再做第2个疗程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

1.因为头部有毛发,故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医者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3.婴儿由于颅骨缝骨化不完全,不宜采用头针治疗。

4.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溢血引起有昏迷、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偏瘫的患者,宜及早采用头针治疗。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衰竭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5.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故出针时必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如有出血或皮下血肿出现,可轻轻揉按,促使其消散。

6.头穴标准线上除用毫针刺激外,尚可配合电针、艾灸、按压等法进行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