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70027e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ea

3.导学: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无数,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们知道原因了吗?

4.小结: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相机在“清气满乾坤”前写“人”,在后面“托物言志”。

5.导读:梅花与人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人物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你们能读出那一份气节来吗?

6.激情引读: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问王冕:王冕啊王冕,若是再无人欣赏你的才华,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媚世俗的情操吗?

王冕啊王冕,要是你到了风烛残年仍一无所有,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媚世俗的情操吗?

王冕啊王冕,若是你现在还能听见我的声音,我想问你,700多年过去了,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媚世俗的情操吗?

7.小结:同学们,诗人咏梅,咏的是梅之淡雅、梅之清香,咏的是梅之精神、梅之气节、梅之情操。他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啊!他咏的是梅,言的是志啊!

要引导学生拓展多位诗人的吟梅之作,加深感悟的同时丰厚积淀。

8.拓展阅读:

于是,林逋要咏梅,咏的是梅之恬淡。(屏显: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月黄昏。)

王安石要咏梅,咏的是梅之高洁。(屏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也要咏梅,咏的是梅之与世无争。(屏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真是:一树梅花千首诗,铸就中华民族魂。

设计意图:反复引读,一次次追问,一次次升华,诗意语文的魅力尽在教学艺术之中。语文具有工具性,但又具有人文性,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步入人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中的力量。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砚、乾、坤”,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乾”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砚、坤”,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古诗背给喜欢的人听。

2.搜集“咏梅”的古诗,制作手抄报。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内化积淀。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寒 孤 夜 满 冰清玉洁 英勇无畏

墨梅

教学反思

1.关注预习习惯培养。

梅:花开淡墨痕?

?托物咏志

人:清气满乾坤?

古诗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将课外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搜集和古诗有关的资料。为古诗学习和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抓住关键词语学习。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抓住对关键词“寒”“孤”“夜”“满”“淡墨痕”“清气”等词语的理解,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和人物品质。

3.注重在读中促进品读。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特别是激情引读的创设,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内化了学生积淀。

21 古 诗 三 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

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默写古诗。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2.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

了解诗题意思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做铺垫。 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学生读得正确。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步入赏析古诗的角色。经由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并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感悟古诗内容。

1.合作探究: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集体交流。学习体会“寒”,感悟“孤”。(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 (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