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骞翠笂娴峰競鍚勫尯楂樹笁涓妯¤鏂囪瘯鍗锋眹缂?鏂囪█鏂囦簩) - 鐧惧害鏂囧簱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骞翠笂娴峰競鍚勫尯楂樹笁涓妯¤鏂囪瘯鍗锋眹缂?鏂囪█鏂囦簩) - 鐧惧害鏂囧簱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797f161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f

①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驾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②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慑,处困而□,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其处雍雍,意适而匪懈,气和而□,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③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

(选自《王阳明集》有删改)

[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亭位于何陋轩的前面。 B.交代了君子亭命名的缘由。 C.竹之姿像虞宫廷里的群妃。 D.必要的隐忍也是君子之道。

22.将下列词语填入第②段方框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弗拘 ②能亨 ③若愚 ④能恭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23.有人认为第③段中“嘻”字可两解:一是表惊讶的感叹词,二是嬉笑的意思:结合具体内容推断不同解释背后的王阳明形象。(4分)

24.本文围绕“君子亭”的命名,层层推进,请加以分析。(4分)

5

【答案】 (五)(12分) 21.(2分)C 22.(2分)D

23.(4分)答案示例:第一种,“嘻”字做感叹词解,后面的文字显得语重心长,严厉而认真,符合王阳明师长的身份,既有对门人错误思想方式的批评,也是一种自我反省的严肃态度。对比门人略带戏谑的说话方式,王阳明的严师形象呼之欲出。

第二种,嬉笑之意,首先这一声 “嘻”笑本身就有种“我就是这么想的,被你戳穿了”的调皮感,有了这个“嘻”字,后面所有的自谦就都有了自傲的意味。这种自谦不是虚伪,是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这样的王阳明不仅只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家,而变成了可爱的长者形象,更富有生活气息。

24.(4分)答案示例:本文先从德行、操守、明达、和乐四方面揭示了君子之道,阐明以“君子”命名亭子的原因;然后借门人之口,指出阳明子完全具备君子之道的四个方面及从阳明子对自己住所“何陋轩”的命名中即可看出阳明子是夫子自道;随后阳明子则表示自己对君子之道是学而不能,不敢以“君子”自任,如不注重明道而追求才名将是小人之流;从而进一步凸显了君子谦虚、正直、明达、和乐的品性,回应了开头,层层推进,曲折有致。

【浦东新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逊斋记 (元)欧阳玄

①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圣门高第,固尝有如是之问矣。近代有行之者,司马君实之类是也。□人之一生,苟有得于一言而合于道,则其生平精神、心术、凡见诸行事者,莫不于此取则焉。故虽一言也而可胜用哉!君实之于实,自为儿时至于相天下,终始惟一言也,然则守约之道,顾不至当欤?

②吴君礼逊,佳子弟也,学殖之务,尤孜孜焉。尝请于予曰:“吾于逊一字也,深有慕而未能愿,仍逊以自号,何如?”余曰:“旨哉言乎!非所谓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夫逊也者,吾党之士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也。在《礼》“入学鼓箧”,即以逊为先。《说命》亦曰:“惟学逊志。”盖吾之于道,慊然如有所不知,而后人告我以知;退然如有所不能,而后人告我以能。谦以受道,抑以从人,兹非入门之第一义乎?夫子曰:“义以为质,

6

而逊以出之。”义之在人,犹物之有干也。然辞焉而弗婉,色焉而弗愉,则严者愈严,而义有不可直遂者矣。婉辞足以达意,愉色足以致和,兹非出门之第一程乎?

③今吾礼逊学道,则犹升堂而望入室者也。(甲)涉世则积跬步,而至千里者也。(乙)虽然,逊以出之,又不可不信以成之也。(丙)信以成之,则如君实之守其实而后可也。(丁)孟子曰:“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吾于是亦云。

[注]①入学鼓箧:击鼓召集学士,令打开书箱,拿出书来学习的一种仪式。②孟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盖 B.则 C.且 D.然 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士子追求一言终身行之以求圣门高第。 B.但得一言,则人之精神心术等皆有所依凭。 C.若人得一合道之言,则生平行事皆可胜用。 D.司马光从儿时至于相天下,始终坚守“逊”。 23.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3分)

24.下面的句子是第③段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2分)

舍逊何所循而进,何所赍而行哉!

A.甲 B.乙 C.丙 D.丁 25.概括本文行文思路。(4分) 【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21.(1分)A 22.(2分)C

23.(共3分)比喻论证1分,以树比人,阐明义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1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1分。 24.(2分)B

25.(共4分)作者先以“可以终身行之”之言开端,切入话题,引出本文要讨论的“逊”(1分);接着阐述“逊”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1分),以

7

及如何才能做到“谦逊”(1分);最后进一步阐明,君子学道光做到“逊”不够,还必须做到“信”,呼应开头(1分)。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参考译文:

有一个字,可以终身遵照它去做的吗?孔子的弟子,曾经有这样的疑问。近代有践行“一言”的人,司马光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因为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与道相合的字,那么他的精神、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一切显现在他的行为中的东西,没有什么不以此为准则。因此,虽然只是一个字,也完全够用了啊!司马光对于“实”,从他小时候开始一直到担任宰相,始终践行这一个字。既然这样,那么这种简易可行的方法,难道不是很恰当吗?

吴礼逊,是一个很优秀的后生。学问上的事,他十分勤勉。曾经向我请教说:“我对于字,十分向往却未能到达这样的境界,仍然以‘逊’给自己命名,怎么样?”我说:“这个字好啊,不就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字却可以终身践行它的字吗?”逊,是我们读书人进入圣门学习的第一美德,离开圣门经历世事的第一规范。在《礼》中,有“入学鼓箧”的仪式,就把逊作为根本。《说命》也说:“谦逊好学。”因为我们对于道,不满足的样子如同什么都不知道,而后别人告诉我使我得以明白;谦卑的样子如同什么也不能胜任,而后别人告诉我使我得以胜任。通过对人谦逊来接受道,通过克制自己来遵从他人,这难道不是进入圣门的第一美德吗?夫子说:“君子将义作为根本,又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义对于人的价值,如同躯干对于物的价值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说出的话不委婉和顺,表现出的神色不和悦,那么原本严肃的事情就显得更严肃,从而义就不能顺利实现了。委婉的言辞足够用来表达心意,和悦的神色足够用来使人事和顺,这难道不是离开圣门经历世事的第一规范吗?

如果我们秉持谦逊的态度,学道就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经历世事就能积累点滴,到达更远的境界。如果舍弃谦逊的态度,我们又依照什么来前进,怀着什么来前行呢?尽管这样,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它,又不可以不依靠忠诚守信来成就它。依靠忠诚守信来成就它,就如同司马光坚守他的“实”而后才能成事一样。孟子说:“孟施舍的养勇,只是保持一股无所畏惧的气势,又不如曾子的方法简易可行。”我对此表示认同。

【闵行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