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概论》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马原概论》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79940e8f8c75fbfc77db28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从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4、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专题讲座 四、学时数

3学时 五、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内容十分丰富,1883年马克思去逝后由考茈基在纪念马克思的文章在首次使用的,后来便流传至今。 (一)狭义的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创立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列宁从狭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证实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落脚点和归宿。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二)广义的定义

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且还包括后人对它丰富和发展。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的列宁主义,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发展观点和学说的理论体系,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定义

1、从理论成果的角度看,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及其后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从阶级属性上看,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即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上看,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主要内容上看,它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1

5、从性质上看,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1、经济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2、阶级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3、思想条件:几千年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没有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而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继承好发展。其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直接来源是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也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1、列宁主义: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揭示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正确地回答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创造性提出“一国革命胜利论”,并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把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世纪,江泽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正确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5、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新的实践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2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伟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告诉我们怎样去认识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样去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2、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性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把改造世界作为任务和目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体现。 3、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经济利益在理论上的表现,它代表无产阶级和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交给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1、为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说明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2、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正确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我们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

思考题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c)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3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解和多媒体教学 四、学时数 12学时

五、基本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产生于奴隶社会,距今有二千多年。二千多年来,究竟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有着不同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人们认为哲学是“智慧之学”,“包罗万象的科学”,“科学之科学”等等。这些定义的合理性在于,说明了哲学是研究普遍性问题的学问,但未能揭示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特点,因而是不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才揭示了哲学的科学定义。

2、哲学的科学定义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星的、不系统的,只有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形式表现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

(2)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揭示的规律不同。但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为研究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理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了哲学的发展历史,第一次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做了科学的概括,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