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概论》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马原概论》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79940e8f8c75fbfc77db28e

第二节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和条件,但劳动力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是自由人,把劳动力作为商品来支配。二是一无所有,不得不出卖劳动力而生存。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逐步形成的,它的形成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劳动力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一是维持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二是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三是劳动力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价值构成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其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够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不是商品。 (二)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就在于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深刻的经济根源,就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为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

(一)货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本质区别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流通公式上。一是流通的形式不同,二是运动的内容不同,三是运动的限度不同,四是运动的动机和目的不同,这是根本的区别。 (二)、货币与资本的关系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等于资本,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发生价值增殖,只有当货币发生价值增殖并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变为资本,所以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三)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即等价交换的矛盾,解决矛盾的途经是既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又能科学说明剩余价值是产生。

37

(四)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领域

在流通领域,等价交换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的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离开流通领域,不买卖,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离开流通领域,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同时创造剩余价值;资本运动的公式表明,剩余价值的产生的确离不开流通领域。

3、剩余价值的产生离不开流通领域,是因为,一是以流通领域购买劳动力这种商品为条件的,二是在流通领域实现的。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领域,是因为它是在生产领域生产出来的。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理论 (一)资本主义的所有制 1、所有制与所有权

所有制由经济和法律意义两种解释。经济意义上,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借其实现生产和获得报酬,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法律意义上,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具有排他性的特点。所有制和所有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发展形态。 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人身自由。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是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凭借的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一是劳动力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二是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它说明资本主义的劳动具有强制性。

(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3、价值增殖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四)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资本表面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物,但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等于资本,只有当它们作为剥削的手段并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被物所掩盖的一种剥削关系。 (五)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马克思把资本家投放在生产资料上的那部分资本叫不变资本。因为,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发生价值转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即价值增殖。

2、可变资本:马克思把资本家投放在劳动力上的那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因为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它不仅能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38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

马克思依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能资本。

划分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科学说明只有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而不变资本只是生产剩余价值是的一个条件,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进一步加深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的本质是靠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即剥削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理论

(一)剩余价值率:它是以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依据的。它有三种表示方法。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它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是可变资本量的大少。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在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条件下,靠绝对延长工作日长度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工作日的延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理的界限,二是社会道德的界限。工作日的长短决定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与斗争状况。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确定的条件下,依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它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的。 (四)两者的关系

形式不同,本质一样。区别在于:一是产生的物质基础不同,二是作用不同,三是体现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不同。

五、资本主义工资理论

(一)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它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或价格。工资表面上表现为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关系。 (二)工资本质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三)工资的形式

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基本形式。

六、资本积累理论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用于积累,使生产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这种分析揭示资本家追加的资本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流通领域的等价交换只是形式,实质是无偿占有。

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9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在实物上分为两大部类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两大部类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客观上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既要量上的比例,也要结构上的比例,这样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但由于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比例关系经常处于失衡状态,表现为生产过剩,造成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浪费。

(二)资本积累的源泉、实质和动因 1、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过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剥削手段,扩大生产的规模,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的动因

对剩余价值贪婪的追求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迫于竞争的压力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因。 (三)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资本积累是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而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的两条途经实现的。

1、资本积聚:就是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扩大资本的总额。

2、资本集中:就是通过吞并或联合把分散许多分散的小资本变为少数大资本。促进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是竞争和信用。 3、两者关系 它们相互促进:都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相对人口过剩。 它们又相互区别:资本积聚会使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扩大,资本集中不会增加社会总资本;资本积聚会受到资本分散和社会财富的限制,但资本集中则不会;资本集中比资本积聚增大资本快得多。 6、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累不仅在数量上得到增加,而且引起构成的变化。资本的构成表现为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资本的价值是以技术构成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就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是逐步提高的。

(四)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相对过剩人口

它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资本对它的需求。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而劳动力则在增加,造成大批失业者,形成资本主义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因此,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造成最重要的影响是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有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和停滞的过剩人口三种基本形式。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存和发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