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有小括号的加、减法(导学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有小括号的加、减法(导学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7f6c30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9

第4课时 有小括号的加、减法

课题 有小括号的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小括号是学生接触的一种新的运算符号,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小括号的作用和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会感到枯燥,而且记忆不深刻。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运用了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设计说明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引出小括号,然后根据每种方法不同的思路讲解小括号的作用及运算顺序。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具体的算式来进行讲解,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印象深刻,同时通过例题的讲解能够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使学生掌握小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以及小括号的运用。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计算含小括号的算式。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圆片。 1课时 导案 1.出示两步计算题(见达标检测第1题)。 2.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例3情境图。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20分钟) 2.学生试做,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意思。 3.认识小括号。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将第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引入小括号。 (2)讲解小括号的作用。 1.读信息,并提出问题。 学生:还剩几个星星? 2.学生试做,并列出算式。 学生1:10-2-3=5 学生2:2+3=5,10-5=5 3.(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尝试“创作”各种方法将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10-(2+3)=5。 (2)理解、感受小括号的作用:小括号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 明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案 达标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78-30-5=43 12+5+40=57 18+30-8=40 36-6+20=50 2.比一比,算一算。 13-4+5=14 13-(4+5)=4 7+7-6=8 7+(7-6)=8 请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然后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3.计算。 15+4-2=17 12+(11-9)=14 9+(10-1)=18 18-(4+6)=8 7+(3+4)=14 10-(15-13)=8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8 79-(8+1)=70 4.组织学生再次验证小括号的作用,序,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组织学生讨论两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顺序。 起来。在计算时我们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学生根据讲解,再次验证小括号的作用:第一题是按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第二题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训练深化,巩固提高。(12分钟) 四、全课总结。(3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有小括号的加、减法 五、教学板书 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生在本节课第一次接触带括号的运算,对于括号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抽象,教师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依次减去两个数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对算式中括号的作用,可通过一些有括号和没括号的算式的对比计算来理解,但不要要求学生对算式进行去括号处理,学生只需要理解“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即可。 六、教学反思 教师点评和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1.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5页第3题。 1.说出每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说说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