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默写注意问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考默写注意问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896e85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4

[诊断学生]64篇必背古诗文涉及初中50篇,高中14篇。由于间隔时间较长,同学们对部分较难篇目的理解出现偏差,单纯记忆还行,对于理解性名句默写的考查就会失分较多,同时也有错别字、书写不规范等错误。

一、考纲解读:

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纲阐释

背诵《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64篇段 二、命题规律:

考试范围稳定,所选篇目全部来自《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64篇段,一般是高中二篇,初中一篇。初中篇目一般不重复考查,但对高中重要篇目一般会重复考查以加深记忆,如《离骚》、《蜀道难》、《琵琶行》、《逍遥游》、《赤壁赋》等5年2考,因此,备考过程中,在整体背诵的基础上,关注常考篇目和常考作家。

三、命题形式:

2014年之前主要为上下句默写,2014、2015年以理解型默写为主,预计2016年高考仍将沿用这种形式,设3个小题,每小题2空,每空1分,共6分。

四、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名句默写主要是考查中学生背诵经典古诗文的能力,高中生最常见的错误是对古诗文理解不准,造成审题偏差,其次是书写不规范,出现错别字。

2011—2015名句名篇默写高考命题分析

年份 2015 卷别 I 题型 理解型 默写 2015 II 理解型 默写 2014 I 理解型 默写 2014 II 理解型 默写 2013 I 上下句默写 题号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2013 II 上下句默写 (1) (2) (3) 2012 课标全上下句默写 国 (1) (2) (3) 作者 屈原 王维 苏轼 庄子 白居易 杜牧 屈原 李白 杜甫 庄子 李白 苏轼 白居易 杜牧 苏轼 荀子 郦道元 白居易 孟子 韩愈 辛弃疾 篇目 《离骚》 《使至塞上》 《念奴娇》 《逍遥游》 《琵琶行》 《赤壁》 《离骚》 《蜀道难》 《春望》 《逍遥游》 《行路难》 《赤壁赋》 《观刈麦》 《阿房宫赋》 《赤壁赋》 《劝学》 《三峡》 《琵琶行》 《生于忧患》 《师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11 课标全上下句默写 国 (1) (2) (3) 李白 欧阳修 《论语·述尔》 《蜀道难》 《醉翁亭记》 ▲ ▲ ▲ 高中 ▲ ▲ ▲ ▲ ▲ ▲ ▲ ▲ ▲ ▲ ▲ ▲ ▲ ▲ 初中 ▲ ▲ ▲ ▲ ▲ ▲ ▲

[学法献策] <举一反三>

1.在理解的基础上,通篇背诵,注重背诵与书写相结合,融会贯通,突出重点语句。

2.理解题干的具体情境,明确词语和语句的具体指向,结合语境,回忆原文。

3.书写规范,做到: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不添字、漏字。 4.注意七个方面:

①注意生僻难写字,克服懒惰思想,勤于动笔,突破重点,才能在考试中准确无误地书写出生僻难写字。例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三句中的“佁”“俶”“翕”就很难写,复习时要多写几遍,强化记忆。

②注意同音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地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伏”的热点。这就要求考生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的词,例如:“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中的“箫鼓”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而考生容易误写成“萧鼓”。

③注意形近字,由于形近字在名篇名句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读音相近,对考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注意。如:“无边落木萧萧下”“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转轴拨弦三两声”“拨”容易写出形近的“拔”。

④注意语句顺序,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有些同学不注意常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也不得分。如:“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三两”不能颠倒顺序而写成“两三”。

⑤注意通假字与本字,古诗文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本字。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通“智”,智慧,书写时不能写成“智”。

⑥注意语境,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学生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融会贯通>

《劝学》是高考重点篇目,一般常见于理解性默写。下面整理了所有高考出现过的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大家可以看一下! 劝学理解性默写一: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______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

3.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 _______。”

5. “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