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8c4ea83d4d8d15abe234ecc

自己的事,穷尽一切办法提高办案效率,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对办案效率的期待,是党性的要求,是人民性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职责要求。

提高办案效率,其次还有个工作方法问题。把案件办得更快些,需要苦干加巧干,更需要科学管理、事半功倍。为此,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充分运用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科学调度审判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快执法办案进度,提高审判工作效率。 今年以来,各地法院纷纷开展了审判管理年活动,让科学管理提高审判质效的功效凸显,以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法官技能考评、审判运行态势分析等为内容的审判管理手段,让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积案越来越少,公正来得越来越早。

(四)要把公正司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人民法院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权益的基本途径,是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方式。

司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实现的。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就是最直接的司法为民。因为,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没有公正的司法,没有高质量的审判,维护群众权益就是一句空话。 提升审判质量,要在加强审判管理上下更大工夫。一方面要对审判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深化、细化管理,通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加强督导、严格考核,确保每一项管理制度和举措都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在实处;另一方面,要对管理中发现的审判质量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整改力度,明确目标、责任到位、强化落实,充分发挥审判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作用。

17

提升审判质量,要在涉及民生案件审判上下更大工夫。民生关乎民心。人民群众的关切,在民生问题上表现得更为集中、更为强烈。要密切关注物价上涨以及房贷等政策变化对民生的影响,妥善审理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消费等领域的纠纷,审理好食品卫生、教育医疗、婚姻家庭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认真研究“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审判质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管理创新是审判质量的安全带。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发扬;对新的困难,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只有在遵循审判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以维护,司法的尊严才能得以彰显。

(五)要下大力气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信任司法、尊重司法,司法公信力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社会看法院、群众看法官,往往就是看他们的行为举止,看他们对公众的态度,看他们办事认真不认真、热情不热情、负责不负责。群众到法院来办事,法官的一个笑容、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都可能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好媒介,都可能给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形成对法官形象的良好记忆。

今年3月,在听取海南高院关于开展“司法作风转变年”活动有关情况的汇报后,王胜俊院长强调,司法作风无小事,必须切实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狠抓作风建设,推动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

除骄横、除冷漠、除懈怠、除私情、除贪腐,转变司法作风??近两年来,人民法院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以培育良好的法官职业道德和提高司法能力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

18

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一位法官的内心。

为了进一步解决好司法作风问题,全国法院以“感情、作风、能力”为重点,认真解决当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进群众感情,改进司法作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法院加强作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审判作风。要大力培养法官的认真负责之风,真正把执法办案作为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认认真真地审理和执行好每一起案件,履行好人民法官应尽的职责;要大力培养法官的严谨细致之风,通过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办案标兵评选等活动,通过作风整改等措施,使审判人员办案更加细心,化解矛盾更加耐心,审理案件更有公心,接受监督更有诚心;要大力培养法官的学以致用之风,努力掌握为群众服务的新知识、新技能,积极研究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六)要以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把信访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促使当事人息诉罢访。这是落实群众观念最直接的体现。

接好访,办好访,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关注和解决民生难题的体现;是宣传政策法律,理顺群众情绪,从实质上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是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渠道。

2010年12月9日,王胜俊院长在全国法院加强涉诉信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

19

人民法院要把群众呼声当成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当做第一选择,及时跟踪和聚焦涉诉信访的热点问题,围绕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攻坚克难、纵深推进,努力把信访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和社会关切,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人民群众对于自己的诉求,不仅关心能否获得公正的判决、讨个说法,权益是否有效实现,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而且对司法程序、司法行为、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作风等各方面都极为关注;他们不仅用法律标准去评判审判结果,而且还用社会道德、民俗习惯去加以评判,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提出诸多新要求。面对群众司法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我们要沉下身子深入研究,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把握需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要高度重视群众需求这一“第一信号”,决不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麻木不仁。

解决涉诉信访难题,各级人民法院要借鉴“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开门评查、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要把执法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落到实处;

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聆听历史的足音,我们有这样深切的体悟: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党才能永葆先进性。

20

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有这样强烈的感受: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与时代同呼吸,与百姓共命运,人民司法事业才能不断茁壮成长。

展望美好的未来,我们有这样殷切的期盼: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法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人民司法事业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

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这是一条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司法事业紧密结合的新路。

我们相信,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进,人民法院一定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

来源: 人民法院报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