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程序设计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8f0fe080740be1e650e9af9

1、仪表着陆系统精密进近航段主要指:最后进近航段、复飞起始航段、复飞中间航段 2、根据气象条件,飞行程序可以分为仪表和目视 3、飞行程序由离场程序,进场程序 进近程序组成

4、飞行程序的目的是为航空器设定其在终端区内起飞或下降着陆时使用的飞行路线 5、定位点的定位方法有:交叉定位 飞跃电台上空定位 雷达定位

6、进近程序按导航设备性能分为精密进近程序和非精密进近程序两大类 7、进近程序的飞行规则有仪表和目视两类

8、全向风指风速一定,风向为任意方向的风,即考虑360任意一个方向

9、MAPt:飞机到达该点表示飞机按仪表飞行的程序已经结束,应当转为目视进近,如果不能转,应当立即复飞的程序

10、起始进近航段作用:用于航空器消失高度,并通过一定机动飞行完成对准中间或最后进近航段

11、中间进近航段主要作用:调整飞机外形,速度和位置,消失高度,完成对准最后进近航迹,进入最后进近

12、中间进近航段最大长度为28km,,最佳长度19km。最后进近航段最大长度19km最佳长度9.3km

13、最后进近航段作用:完成对准着陆航迹和下降着陆

14、最后进近段的最佳下降梯度5%,允许的最小下降梯度4.3%,最大下降梯度6.5% 15、最后进近航段直线进近的仪表飞行部分从FAF开始到MAPT结束,目视飞行部分从飞行员建立目视参考开始至在跑道道面上着陆结束

16、通常一个进近程序由进场航段、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复飞航段组成

17、进场航段主要作用:理顺航路与机场运行路线之间的关系 18、复飞航段主要作用:当判明不能确保航空器安全着陆时,进行复飞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手段

19、复飞按飞行方法可分为直线复飞,指定点转弯复飞,指定高度转弯复飞,立即转弯复飞 20、转弯复飞包括指定高度转弯复飞,指定点转弯复飞,立即执行的转弯复飞

21、设计指定高度转弯复飞时,要求在转弯起始区的障碍物高度H0小于等于TH-MOC 22、复飞中间阶段有障碍物影响安全复飞时,调整方法有:后移SOC位置,提高OCH,改变飞行梯度和综合调整法

23、立即执行转弯复飞要求航空器一旦建立爬升状态便开始转弯,进入下一个飞行段的复飞程序

24、非精密进近的最后进近航段分为直线进近和目视盘旋进近两种

25、Vat是指跑道入口速度,即以航空器的最大着陆重量,在着陆外形条件下的失速速度的1.3倍速度

26、VOR台航迹引导精度由地面系统容差、监控容差、接收机容差和飞行技术容差决定,容差范围为+5.2

27、VOR台侧方定位精度由地面系统容差、监控容差、接收机容差决定,其容差范围为+4.5 28、NDB台侧方定位精度由地面设备和机载设备决定,容差范围+6.2% 29、定位容差区是指由于地面和机载设备的精度限制,以及飞行员的飞行技术误差,航空器在定位时能产生的误差范围

30、定位点的定位容差是指定位容差区沿标称航迹的长度

31、FAF定位容差限制为FAF距着陆道面的距离不大于19km且在飞越FAF的高度上的定

位容差不超过+1.9km

32、仪表离场程序使用标准仪表离场图(SID)公布

33、仪表离场程序三种形式:直线离场,转弯离场,全向离场

34、仪表离场程序以跑道起飞末端DER为起点,到沿规定飞行航迹到下一飞行阶段允许的最低安全高度/高的一点中止

35、沿DME弧进行的起始进近航迹设置规定取用DME弧半径不得小于13km

36、中间进近航段最好是平飞,如果需要下降,最大下降梯度不得超过5%,而且在最后进近之前(或下降之后)应对CD类航空器提供至少2.8km,对A,B类航空器提供至少1.9km平飞段

37、转弯复飞规划转弯区时,飞行技术容差包括3秒驾驶员反应容差,3秒建立坡度时间 38、低能见度条件下,内指点标告诉飞行员即将到达跑道入口

39、标准条件下,没有穿透基本ILS面的障碍物不加限制,穿透ILS面的任何障碍物就成为控制障碍物,必须使用OAS面对其进行进一步评估

40、高度损失/高度表余度(HL)是考虑到飞机由最后静静地下降转为复飞上升时,飞机的惯性和空气动力性能以及高度表误差等因素引起的损失

41、非精密进近和精密进近本质区别是最后进近段是否提供垂直引导

42、等待程序是指航空器为等待进一步放行许可而保持在一个规定空域内的预定的机动飞行

43、终端区内定位点可以采用飞跃导航台,双台交叉定位,雷达定位三种方法定位 44、2000米真高飞跃NDB上空,定位容差等于+1.68km 45、3000米真高飞跃NDB上空,定位容差等于+2.52km

46、航迹引导台为NDB,则最后进近航段到导航台距离不得大于28km,如果航迹引导导航台为VOR,则最后进近航段到导航台距离不得大于37km 47、基线转弯程序由起始点,出航边和入航转弯构成

48、完整的一套仪表着陆系统地面设备由LLZ,GP,MARKER,灯光系统组成

49、最低超障高度是指在一个航段内可以保证航空器不与地面障碍物相撞的最低安全高度 50、最低扇区高度(MSA)是紧急情况下所在扇区可用最低高度

51、最低扇区高度MSA的扇区是以用于仪表近进所依据的归航台为中心,通常与罗盘象限划分一致,46km为半径的区域,扇区外有9km缓冲区 52、直线离场航线必须在20km内取得航迹引导

53、梯级下降定位点是指在一个航段内,确认已安全飞过控制障碍物(对安全有主要影响的障碍物)时允许再下降高度的定位点

54、梯级下降定位点必须在航空器能同时接收飞行航迹和交叉方位的指示时才能使用

55、ILS进近程序由进场航线,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精密航段,精密航段后的复飞航段组成

56、ILS进近程序的精密航段从最后进近点开始,至复飞最后阶段的开始点或复飞爬升面到达300米高的一点(据入口较近者为准)结束

57、精密进近精密航段评价障碍物方法:基本ILS面,障碍物评价面(OIS面),碰撞危险模式(CRM)

58、基本ILS面由起降带,进近面,复飞面和过渡面构成 59、基本ILS面的进近面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2%梯度向上延伸到高60M处,第二部分接着以2.5%梯度继续延伸到高300米处

60、推测航迹程序要求用2个VOR台或1个VOR/DME台确定推测开始点位置 61、飞行转弯时的速度和坡度决定了转弯半径和转弯率

62、使用OAS面评价障碍物时,对2、3类飞行时,附件14的内进近面,内过渡面和中止着陆面没有穿透

63、VORVOR交叉定位条件:两个导航台与定位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夹角应在30-150,NDBNDB交叉定位条件是两个导航台与定位点连线所构成夹角应在45-135,VOR或NDB与DME距离弧交叉定位条件是VOR或NDB与定位点的连线和DME与定位点连线所构成夹角在0-23,157-180

64、DR(推测航迹)程序当航空器顺向进入用S程序,反向用U程序

65、非精密进近程序复飞点可以是一个电台,或一个定位点,或离FAF一个距离的点 66、OCA指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面的最低超障高度OCH以机场高度基准的最低超障高 67、NDB台航迹引导精度由地面设备、机载设备和飞行技术容差决定,容差范围+6.9 68、航迹设置就是设定航空器在空中飞行的路线,通常从航迹对正,航迹引导,航段长度几个方面讨论

69、直角航线程序由开始点、出航转弯、出航航段和入航航段构成 70、复飞中间阶段从开始爬升点SOC开始,直至取得50M超障余度并能保持的第一个点为止,复飞标称上升梯度2.5%

71、目视机动盘旋进近是指完成仪表进近后目视飞行阶段,以使航空器到达不适于直线进近的跑道的着陆位置,它是仪表进近程序的延续,简称目视盘旋进近或目视盘旋 72、离场程序起点:跑道起飞末端(DER)

73、起始进近类型有直线进近,沿DME弧进近,基线转弯,45/180程序转弯,30/260程序转弯,直角航线程序和推测航迹程序

74、超障余度MOC是飞越保护区内障碍物上空时保证航空器不会与障碍物相撞的垂直间隔 75、非精密进近程序的复飞程序结束位置为中止高度足以允许开始另一次进近或回到指定的等待航线或重新开始航线飞行

76、目视盘旋区的大小决定于航空器的分类和可用跑道入口 77、DER指跑道起飞末端,公布适用于起飞区域的末端

78、飞越NDB,VOR台的定位容差区应使用圆锥效应区确定 79、直线起始进近航迹与中间进近航迹的夹角最大120,当夹角大于70时,应给出最少4km的转弯提前量

80、过度容差是指飞机从进近下降过度到复飞爬升,用于改变飞机外形和飞行航经所需修正量

81、附件14面包括:升降带,进近面,起飞爬升面,过渡面,内水平面,锥形面,内进近面,内过度面,中止着陆面

82、HL表列数值修正:机场标高大于900米时,每300M增加高度表余度的2%,下滑角大于3.2时,每大出0.1,高度表余度增加5%

选择

1、平原地区气象条件较好的某山区最大障碍物标高916,则公布的MSA为1250(916+300取整1250)

2、直线进近的起始进近航段长度限制为:没有规定具体长度,但应满足航空器下降高度的要求

3、最后仅仅航段保护区宽度说法正确的是:保护区宽度取决于导航台类型,以及到导航台距离

4、山区机场最后进近航段的MOC最大可增加:原始航段MOC的一倍 5、MAPt是一个VOR时,定位容差可视为0

6、目视盘旋OCH由目视盘旋区域内最高障碍物决定 7、1类ILS进近的标称复飞爬升梯度为2.5%

8、1类ILS进近程序,中间进近航段航迹与LLZ夹角为0

9、1类ILS进近LLZ偏置,ILS航道与跑道中线的交点处GP的高不低于55M,夹角不超过5

10、1类ILS进近起始与中间进近航段最大夹角为90 11、标准的1类ILS下滑道在跑道入口的基准高为15M

12、ILS精密进近程序中的复飞点规定为决断高度或高与下滑道的交点

13、ILS进近中当下滑道不工作,以外指点标OM作为最后进近定位点时的定位容差不得大于+1.0

14、ILS进近计算OCH时,使用余度为高度表余度和高度损失HL 15、2类ILS进近时应使用无线电高度表 16、基本ILS面的过渡面上升梯度为14.3 17、精密进近的基本ILS面是不变的

18、飞行程序设计中计算DME的测距容差规定为+0.46km+到天线距离的1.25% 19、机场导航设施的位置应按照 最佳飞行程序的要求 来确定

20、设计直线进近的起始进近航段时,下降梯度最佳4%,最大8%

21、中间进近航段保护区由起始进近和最后进近航段保护区决定

22、计算OCH时候,对于主副区障碍物应:主区只考虑最高障碍物,副区应逐个计算高于主区最高障碍物的其他障碍物

23、在计算复飞起始阶段长度时考虑的飞行员反应误差为3S

24、如计算出的目视盘旋的OCH低于同类航空器直线进近最后进近航段的OCH时,应取直线进近的OCH

25、飞行程序直角坐标系,X,跑道入口之前为正,Y轴左负右正

26、飞行程序设计中计算等待航线和起始进近航段的转弯半径规定转弯考虑不得超过3 27、NDB台圆锥效应区半圆锥角为40

28、非精密进近程序最后进近航段最大下降梯度6.5

29、非精密进近最后进近MOC:有FAF时主区MOC为75M

30、复飞程序起始阶段不允许改变飞行方向

31、复飞航迹保护区的主副区MOC说法正确的是:复飞阶段副区MOC是由主区MOC向外逐步递减至0

32、下列三种情况下应该建立目视盘旋进近:仪表近进航迹不能满足最后进近航段的直线进近要求;最后仅仅的下降梯度大于6.5;最后进近航段的长度受到限制

33、基线转弯左航线,入行边航线角340,TAS=400km/h。出航时间1.5分钟,出航边航迹角为191

34、设计离场程序时障碍物鉴别面的梯度为2.5

35、如果非精密进近中间进近航段需要下降梯度,那么下降梯度应尽量平缓,最大不超过5%

36、目视盘旋区中心为可用跑道入口中心

37、非精密进近中间进近航段的航迹方向应尽量与最后进近航段一致,但可以存在小于30的夹角

38、最后进近航段需要梯级下降定位点时,最好建立1个梯级下降定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