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904ee0eba1aa8114431d9d1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教学反思】:

5、茎越长越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5

【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

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6、开花了,结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

6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

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4、生: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师: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7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6.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教学反思】:

7我们的大丰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教学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2、生:赞成。 二、我们收获了种子

1、师: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

2、生:(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 3、师: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植物结出的种子数,意在让学生通过数据真切感受“收获”,体会植物物种得以延续并壮大的原因。)

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1、师:引领学生把观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见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

2、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

3、师:指导学生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

4、师:引领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

5、师:引领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