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91e0e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b

摘 要

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并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展,应是我们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优化区域布局、培植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是延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工作的措施是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就靖边县而言,农业产业化发展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是靖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靖边现代农业;问题;对策措施;

目 录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理论................................1-4

1.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1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1-2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2-4 二、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4-8

1农业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5 2深加工延长设施农业产业链..........................5-6 3旱作农业破解农民增收难............................6-7 4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茁壮成长,桥梁和纽带作用体现充分..7-8 三、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8-10

1思想认识为发展要求的矛盾............................8 2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8-9 3出现片面就农业抓农业的现状..........................9 4片面强调资源比较优势................................9 5分析预见市场能力较弱.............................9-10 四、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措施....................10-14

1搞好农业产业化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强化政府推动力10-11 2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11-12 3加快城乡统筹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搞活 农产品流通........................................12-13 4建立、完善调节产业群体内部各方面的制度,形成农业生产、 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13 5加大政府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力度............13-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论文题目:靖边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研究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理论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继家庭承包经营以后的又一重大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又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1.1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

农业产业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农业”名称。在国外,甚至在农业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农业发展的已经很完善,但并没有“农业产业化”这种明确的提法。 1993年,山东潍坊地区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种养,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并很快在各地形成共识,同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6年,中央2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速农业向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重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是我国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途径。”由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起来。

1.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

1

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即:生产什么产品,为谁生产这些产品,怎样组织这些产品的生产,都要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稳固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二是要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即: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联为一体再生产工程。其核心是使上述各环节中的利益主题—农民、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特别是要保证农业产业化环节的农民(农户)能从一体化经营组织中分享整个产业链的平均利润,从而实现以工带农、以工补农和农、工、商、服各行业协调发展。三是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培植主导产业,并在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建立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以带动整个一体化经营的发展。四是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进行产业组织创新,而我国当前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最大难题是以何种形式将千千万万高度分散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起来。这种形式既要体现农业产业化对生产、交换行为的要求,又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满足农业产业组织的参与主体的利益目标。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各异,各地产业化组织形成因而呈现多样性的特征,但其基本形式可以归纳为“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由于中介组织的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四种形式。

1.3.1龙头企业(公司)+农户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以自身对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带动千家万户对农产品的稳定生产。这种模式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