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9373e15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b

《归去来兮辞》洋溢诗人摆脱官场返归田园的欣喜。

《闲情赋》辞采绮丽,譬喻妙切,语言尽显繁华落尽后的真淳。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

总趋势:重艺术特质、重抒情、重娱乐,尤其重视诗歌形式技巧。 南朝诗歌的三个阶段:元嘉诗歌、永明新体诗歌、宫体诗 元嘉诗歌:以情思代替玄理

山水题材进入诗歌创作——谢灵运山水诗是最突出代表。

哲理化变为抒情化,抒发强烈感慨——鲍照,直抒胸臆,抒情浓烈。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元嘉诗人成就最高——谢灵运、鲍照

曹操《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谢灵运认真创作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

特点:创造出山水诗的结构模式。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致观察与把握具体画面表现情思韵味,情景交融;对景物声、光、色又都有生动描绘。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鲍照《拟行路难》是他乐府中的代表作。

创作反映现实生活,抨击门阀制度,揭露黑暗丑态。 表现人民痛苦不幸。描写边塞风光和游子思妇等诗歌。

乐府诗抒情热烈,气势流畅。发展乐府诗为直接抒发自己感情、叙写自己遭遇的诗体。 抒情与构辞融为一体。抒情外露、强烈、流畅、节奏急速。

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震撼人心。吸收民间口语,语言平易流畅。

鲍照对于七言诗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该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创造性自由换韵,诗歌节奏铿锵顿挫。

永明新体诗: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重文学特质,重个人情怀抒发,由重抒情转向重娱乐。 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理论支持是永明声律说。 永明声律说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 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

永明声律说的贡献:使诗歌具有谐美的音乐性,诗人能有意识掌握运用声律,增强艺术效果。 永明诗歌:朝着装饰、消闲的方向发展。创作应昭应令、侍宴奉和等。 永明诗人——谢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小谢诗清新明丽

谢朓诗歌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接近口语,声韵流丽和谐。 李白谓之“清发”,沈德潜谓之“清俊”,黄子芸谓之“清丽”。 《观朝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有一种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情思流动。 意象省净明快,有天然韵味。色彩趋向浅色、暖色调。 梁武帝萧衍:“三日不读写诗,便觉口臭。” 梁陈诗歌的三种不同类型: 重功利、主质朴——裴子野

尚自然、主风力——吴均、何逊、阴铿

重娱乐、尚轻艳为此时文学思想的主流——宫体诗

宫体诗——写闺阁情怀为主,着意写妇女姿色媚态。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的文风。有明显娱乐消遣目的。

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总趋势: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北方本土诗人——北地三才:温子升(北魏文学成就最高)、邢劭(北间第一才士)、魏收 体现南方与北方诗风融合的是由南入北的诗人——庾信、王褒 庾信:创作以留魏为界

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清新靡丽,《奉和山池》 后期:羁旅他乡,情绪深沉,诗风苍凉《拟咏怀》

南北诗风结合,庾信创造出技巧精工、格调苍劲的作品——南北诗歌集大成者。 南朝乐府民歌:东吴——陈

大多收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少部分收入《杂曲歌辞》《杂歌谣辞》 内容多表现男女之情。 吴歌中《华山畿》最为激切。

艺术特色:格调鲜丽明快,语言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西洲曲》,收入《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

《西洲曲》——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采用“钩句”联结上下,一意贯通,回环婉转。 北朝乐府民歌:收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少数收入《杂曲歌辞》《杂歌谣辞》,北朝民歌实际还包括十六国时代作品。 北朝民歌抒情率真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

叙事长诗《木兰诗》塑造代父从军、英勇善战、机智活泼的巾帼英雄形象。 语言流畅明快,顶针修辞运用巧妙,比喻生动,铺排有致。 《木兰诗》与《西洲曲》被视为南北朝诗歌双壁。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赋

大势:继承抒情小赋成就,抒情更深切,内容更广阔。形式上追求“诗赋欲丽”的创作原则,声色辞采更鲜明美丽。

南朝辞赋:题材渐趋狭窄,感情更加细腻,形式尖巧,开唐代律赋先声。 北朝辞赋:追随汉赋讽刺之义,文风质朴。

建安赋作的特色:有自觉主动创作赋作的作家群;题材更广泛;抒情性加强。 代表:王粲、曹植

王粲《登楼赋》千古传颂。

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洛神赋》标志文辞之美可以表现内心细腻精思到何种程度。 两晋时期赋作大势:小赋占主流,出现山水赋。赋的语言在工整、用典方面进一步发展。大赋一度复兴。

念乱忧生之作:陆机《叹逝赋》潘岳《悼亡》 讥刺时弊:左思《白发》王沉《释时》

两晋赋作在尚巧、贵妍方面做出努力,表现在用事、辞藻、音律上。 西晋赋坛成就最高——左思、潘岳、陆机 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

内容丰富,精心锤炼语句,辞藻华丽,以求实精神创作。 潘岳哀伤之赋最为成功,《悼亡赋》深于情又善于抒情。

愤世嫉俗、针砭时弊、发些牢骚的赋作:针对性更强,语言更激烈尖锐,鞭辟入里。 东晋山水赋——郭璞、孙绰《游天台山赋》

南朝骈赋:成熟定型。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谐、藻饰华丽。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 鲍照《芜城赋》写广陵城的兴衰,世事无常感叹。

江淹《恨赋》《别赋》骈对精整不失活泼,辞采绚丽情深。 北朝赋: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不事雕琢,自然流丽。 北朝赋最可注意的是由南入北作家的赋作——庾信《哀江南赋》

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

建安散文:重抒情,言之有物。注重文采,渐求骈俪。个性特点强。 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清峻(文章简约严明)、力倡通脱。简洁平易。 曹丕曹植兄弟之文,注重藻采骈偶。

曹丕《与繁钦书》极丽句佳藻之能。曹植《求自试表》气势宏盛,文辞瑰丽。 正始散文——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大人先生传》绘声绘色描写虚伪名教中人。辞采瑰奇、骈散相间,震撼心魄。 《与山巨源绝交书》幽默嘲讽,拒绝山涛的举荐。揭露官场俗恶。 阮籍、嵇康的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现实内容鲜明独特。 两晋散文:重形式技巧,以繁缛绮丽为特征——潘岳、陆机成就最高。 潘岳《悼亡赋》《悼亡诗》深情绵邈。以我之悲情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陆机《演连珠》精巧繁丽。 南朝骈文

骈文——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广义上是散文的一部分。 主要特征: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齐梁以后,是南朝骈文的成熟期:

孔稚珪《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宏景《答谢中书书》丘迟《与陈伯之书》 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庾信《哀江南赋》 北朝散文

郦道元《水经注》,地理着作。记述河流两岸风景名胜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也是一部山水风光优秀散文着作。在山水散文方面有开创之功。

记叙真实、语言准确,所描写的河流沿途的山形地貌,独具特色。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描述洛阳佛寺建筑及其兴废。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 四六骈句,风格典丽清拔。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志怪小说最多。

志怪小说众多的原因:受佛教中佛经故事影响,还有巫、方士的影响。

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受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崇尚谈玄理而不谈政事的影响。 志怪小说

张华《博物志》刘敬叔《异苑》刘义庆《幽明录》吴均《续齐谐记》王嘉《拾遗记》 干宝《搜神记》——志怪小说代表作品,成就最高。受《山海经》《穆天子传》影响。 思想内容:积极意义的古神话、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目的:宣扬鬼神真有,多记述神妖鬼怪、巫术、卜筮等,反映人民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正义精神和智慧勇敢。

艺术风格:结构较完整,描写生动,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故事离奇,想象浪漫,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笔趋于华丽。 志怪小说思想艺术特点:

1. 鞭挞恶势力,揭露官吏罪行,表现百姓反抗斗争。

2. 反映战乱灾难事件,向往美好生活。

3. 反映封建桎梏对自由婚姻的摧残,追求美好爱情。 4. 赞扬勇敢斗争精神。

5. 解释自然现象,表现战胜自然灾害愿望。 志人小说

《笑林》开后世诽谐文学先河;《郭子》《西京杂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标榜儒家名教,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崇尚老庄自然,多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

艺术风格:生动表现人物性格,采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文字短小,中心事件突出。 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比喻生动精妙,形象鲜明。 成语:拾人牙慧、难兄难弟、一往情深、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曹丕《典论论文》——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着。 反对文人相轻,主张审己度人。

文章与事业: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等重要。

文气(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气,才性、气质,文的感情气势。 曹丕此论作还涉及文体区分、文学批评者态度等问题。

陆机《文赋》——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第一次将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表述出来。

用赋的形式细致阐述文学创作过程,文章利病,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文学的感兴、想象、独创、体裁等。

论文学创作的构思——陆机是研究文学创作过程开先河之人。 认为文学创造是形象思维过程,这是《文赋》主要贡献。

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创作者有创作冲动,神似飞驰,联想丰富,进入文学想象。 构思中的灵感:突发性、不够主观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动性。 写作技巧:结构、剪裁、修辞等方面。还将文体划分为十项。 论文体注重形式轻巧,缘情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承前启后,开创性将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推向新高度。

总论《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都是刘勰儒家思想在文学理论上的集中表现。 总论5篇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关键。《宗经》在全书最为重要。

说明五经是一切文体的本源,以五经文章为样板,推出自己为宗经制定的六义。

六义:对文章的综合要求,指出作品合乎经与不合乎经的尺度,也是全书文章的根本标准。 文体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辨析文体分类:以文笔分类;性质分体。

创作论:全书精华。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继承创新、内容形式、艺术构思、风格技巧等。 批评论:不满文学批评忽略作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只注意作家才性和技巧。 《文心雕龙》——集大成的文学批评着作。

刘勰——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地位最高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

钟嵘《诗品》——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着。专攻五言诗。 文学理论成就:

阐述文学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将诗歌抒情意义地位提到极高的程度。 重视作品中的“怨”“兴”。提出“直寻”“自然英旨”的自然美说法。 直寻:但写所见,情有所感,眼有所见。辄可成诗。写法上包括写实。 自然英旨:自然精美、真美,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