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杭州西湖区科学一模试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4杭州西湖区科学一模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95deb694b35eefdc8d333dd

的pH=7后,选用了一种有色溶液。这三位学生都成功了,请写出乙、丙学生选用试剂的名称。乙: ▲ 丙: ▲

26.(4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NaCl 35.7 36.0 36.5 37.3 38.4 39.8 溶解度/g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⑴ 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25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5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 ▲ 溶液。 ⑵ 若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使其变为了不饱和溶液。对此有下列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填字母)。

A.采用的是升高温度的方法 B.采用的是增加溶剂的方法 C.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27.(4分)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

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⑴ 刚加热时,发现水比沙子温度升高快,这是因为 ▲ 。

⑵ 当加热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 ▲ 。

⑶ 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用手摸两个玻璃片,发现装 ▲ (沙子/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原因是 ▲ 。

28.(6分)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力F的

大小以及物体A的运动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丙所示。

⑴ 当t=5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的

大小为 ▲ N,方向是 ▲ 。 ⑵ 根据图乙、丙有关信息,6秒~10秒内拉力对物体A做功 ▲ J。

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 29.(6分)如图①~⑥装置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

⑴ 实验结果预测:在①~④个装置中,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 装置。 ⑵ 对比 ▲ 装置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⑶ 实验发现,⑤号装置中的胚芽鞘直立生长,而⑥号装置中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这说明 ▲ 。

30.(10分)“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步骤如下:

(a)研磨:在研钵中将硫酸铜晶体研碎。(防止加热时可能发生迸溅) (b)称量:准确称量一干燥洁净的瓷坩锅质量。 (c)再称:称量瓷坩埚+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d)加热:小火缓慢加热至蓝色晶体全部变为白色粉末,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e)再称: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瓷坩埚+硫酸铜粉末的质量。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5页(共8页)

(f)再加热:把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加热,再冷却。

(g)再称量:将冷却后的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次称量,并再次重复加热和称量步

骤,直至两次称量误差小于0.1g为止。

(h)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计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请你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实验中,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托盘天平、瓷坩埚、坩埚钳、铁三脚、石棉网、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 ▲ (填两种)。 ⑵ 本实验过程中,最少应进行 ▲ 次称量操作。 ⑶ 判断硫酸铜晶体是否完全失水的方法是 ▲ 。

⑷ 下面是高远同学所做的1次实验的数据,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帮他完成计算,填入下面的表中。 坩埚质量 坩埚与晶体总质量 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 晶体中结晶水质量分数 12.0g 22.0g 18.2g ▲ ⑸ 根据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可以得出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应为36%。如果高远同学所做实验的结晶水质量分数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 (选填字母)。 A.硫酸铜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性杂质 B.实验前晶体表面有湿存水 C.加热时有晶体飞溅出去

D.加热失水后露置在空气中冷却

31.(6分)小王同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可供

选用的仪器如右图所示。

⑴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用加热的方法制取甲烷。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制取甲烷气体所需的仪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选用仪器用仪器下的字母表示,下同)。

⑵ 实验室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常会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为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所需的仪器和连接顺序是 ▲ 。 ⑶ 现要求用锌粒和盐酸溶液反应,制取纯净、干燥、气流可控的氢气,所需的仪器和连接顺序是 ▲ 。

32.(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伏安法”测

量小灯泡电功率,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估计在1 W 左右。 ⑴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答题卷中实物电路的连接,连线时导线不能交叉。 ⑵ 检查电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⑶ 故障排除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下图所示,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面表格中,并计算出此时的电功率,也填入表格中。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灯泡发光情况 1.5 2.0 2.5 3.0 0.2 0.26 ▲ 0.36 0.3 0.52 ▲ 1.08 很暗 → 暗 → 正常发光 → 很亮

⑷ 分析实验数据及灯泡发光情况得出,小灯泡的发光亮度是由灯泡的 ▲ 决定的。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6页(共8页)

33.(10分)为研究重金属镉(Cd)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科学家选用均匀一致的同种玉米

种子,经过消毒、无菌水冲洗处理后,分八个组实验。每一组取10粒玉米种子,在培养皿中用某一浓度的Cd2+(试剂选用的是硫酸镉CdSO4)的营养液培养并置于室温下,每一组做3次实验。培养7天后统计发芽率,各组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镉(Cd2+)浓度(mg/L) 0 5 10 15 30 50 100 120 发芽率(%) 95.0 96.7 97.2 98.0 95.4 74.5 55.4 0 ⑴ 实验中培养皿里放10粒玉米种子而不是1粒,每组都做3次实验,其目的 ▲ 。

2+

⑵ Cd处于何浓度时,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⑶ 大量含镉的固体废弃物或污水会造成土壤污染。溶解在土壤中的镉会被植物吸收,并通过 ▲ 进一步富集并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

⑷ 为保护环境,实验所用的硫酸镉是不能随意排放的,下面是某处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反应:CdSO4十Na2S ==CdS↓+Na2SO4,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 ⑸ “mg/L”为溶液浓度的一种单位,读作“毫克每升”。现取Cd2+浓度为50mg/L的溶液200毫升,加水稀释至1升,稀释后溶液的Cd2+浓度为 ▲ mg/L。

五、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8分) 34.(6分)如图是某打年糕工具的结构示意图。杆AB可绕O点转动,杆左端柱形连杆及

槌头的长度AD、连杆AO与杆右侧的OB均为1米,杆AB及AD细杆部分的重力和摩擦力不计,圆柱形槌头较重,重心在D点上。

⑴ 制作打年糕工具时,为了使作用在B点的力F更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只改变支点O的位置,应将O点更靠近 ▲ 端。 ⑵ 在图示状态下,若作用在B点的动力F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则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动45°角的过程中,动力F大小的变化是 ▲ 。

⑶ 若槌头重10Kg,每次B端顺时针转动45°角就可松开打年糕一次,请问打一次年糕需要克服槌头重力至少做 ▲ 焦的功。

35.(8分)杭州在国内率先启用可出租的微公交, 为市民提供又一便利的出行选择。该微

公交由蓄电池对车上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该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⑴ 该车在充满电时,以额定功率可行驶 ▲ 小时。

⑵ 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8m2,当该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最大载重量行驶时,地面受到的压强是 ▲ 帕。

⑶ 若蓄电池储存能量的60%用于行驶时克服阻力做功,该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车重的0.01倍,充满电满载时在平直的公路上最多能匀速行驶多少千米?(列式计算)

36.(8分)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

源电压为20伏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闭合开关S,电流表A的示数如图(a)所示。 ⑴ 此时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

的阻值多大?R1通电10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列式计算)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7页(共8页)

⑵ 现有标有“20Ω 2A”、“50Ω 1 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有一个表盘如图(b)所示的电压表可接入电路。当选用标有 ▲ 字样的变阻器替换R2,并把电压表接入C、D两点间时,在移动电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U最大,这个最大变化量是 ▲ 伏。

37.(6分)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

化验员要对每批次的纯碱产品进行检验。实验中取30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每等分6克)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假定反应产生气体全部逸出,其它气体的挥发忽略不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6 6 6 6 6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63.8 167.6 171.4 177.4 183.4 ⑴ 第二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连同第一次实验共生成二氧化碳 ▲ 克;第三次加入纯碱样品时,是否还能发生化学反应? ▲

⑵ 列式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8.(10分)近期,杭州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由于PM2.5

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它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器官和肺泡,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内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进一步产生危害。PM2.5的主要来源除了燃煤发电、工业生产外,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途径。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市区的A地段分三组对空气进行分时采样,采样时段与测试结果如下表: ⑴ 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车流量设置为实验的变量,根据表中数据可以

得出,在市区的A地段,空气中PM2.5的浓度在 ▲ 时段最大。

⑵ 大量的PM2.5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材料告诉我们,人体中最先受到PM2.5影响的是 ▲ 系统。

⑶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

A.增加绿化面积 B.过年时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C.提倡秸秆焚烧 D.减少汽车的使用,近距离提倡自行车出行 ⑷ 近来很多家庭也购买了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一般经过①滤网过滤、②活性炭吸附、③负离子沉降、④臭氧消毒等四步骤,其中主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实现净化目的是 ▲ 。

⑸ 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如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如果催化转化器中通常采用铂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请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