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6-10章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三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组织行为学第6-10章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三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960a1bf6294dd88d1d26b02

D.加大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 E.要求减少比较对象的收入 20、以下哪些不是人员激励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

A.外激与内激相结合的原则 B.民主公正的原则 C.按劳分配原则 D.实事求是原则 E.目标结合原则 21、以下哪些不属于精神激励的方法( )。

A.目标激励 B.奖酬激励 C.参与激励 D.形象激励 E.成就激励 22、榜样激励的表现形式有( )。

A.树立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 B.领导者本人的身先士卒 C.团结协作 D.个人英雄主义 E.授予权力

23、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建立在( )理论的基础上。 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强化理论 D.双因素理论 E.需要层次理论 24、以下哪些方法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 )。

A.发奖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E.批评 25、负强化的办法有( )。

A.批评 B.处分 C.降级 D.少给奖励 E.发奖金

26、在激励机制中,目标设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

A.必须体现组织目标的要求 B.能满足职工个人的需求 C.管理者制定 D.有大多数员工参与制定 E.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7、强化理论的启示有( )。

A.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B.分阶段设立目标 C.及时反馈 D.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 E. 负激励为主,正激励为辅 28、期望理论中队“效价”的正确理解是( )。

A.既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 B.既可以是正的、负的,也可以是零的 C.指各种效价的总称 D. 效价是指概率的大小 E.既包含了某一结果的绝对值,也包含相对值 29、对期望理论的正确理解包括( )。

A.对效价应理解为综合性的 B.同一激励目标对不同的人效价是不一样的 C.期望概率是指客观的平均概率 D.效价和个人期望概率相互影响 E.既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

30、在激励过程中,正确的公平观是指( )。

第 9 页 共 59 页

A.绝对的公平是没有得 B.不要盲目攀比 C.不要按酬付劳 D.按需分配 E.公平就是结果没有差异 31、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 )。

A.职工每月定期发放工资 B.学生定期考试 C.职工不定期晋升 D.学生抽查考试 E.年终奖 32、关于群体动力理论观点正确的有( )。

A. “场”理论最初用于研究群体行为 B.行为公式为B=F(P,E)

C. “场”理论最初用于研究个体行为 D. “场”论借用了物理学概念 E.创始人是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

三、名词解释

1、群体动力论: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提出了“场”理论,以说明群体中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群体中个人的行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即情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即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中各种有关力量相互作用的函数,这可以用下面公式来表示:B=∫(P,E)。

2、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理论,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1954年,他又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些需要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在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别、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各个需要层次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3、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首先提出的。赫兹伯格认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使职工感到没有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称之为保健因素;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称之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没有激励作用,只有激励因素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4、斯望理论是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隆在他的著作《工作与激励》一书中,首先提

出的理论。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M=V·E。

5、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J.s.Adams)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侧重于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一种比较称为横向比较,即他要将自己获得的“报酬”和自己的“投人”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另一种比较称为纵向比较,即他要将自己现在所获得的报酬和自己的投入的比值与自己过去获得的报酬与投入的比值,只有相等才认为公平。

四、简答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 10 页 共 59 页

答: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它们是: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有哪些?

答: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些需要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在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别。马斯洛还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各个需要层次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重较大,高层次需要的比重较小;发达国家的情况相反。 3、强化理论对进行组织激励具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强化理论告诉我们进行组织激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第二,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 第三,及时反馈。

第四,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奖励(正强化)和惩罚(负强化)都有激励作用,但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成就需要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答:首先,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他们会从这种环境中获得高度激励。麦克利兰发现在小企业的经理人员和在企业中独立负责一个部们的管理者中,高成就需要者往往会取得成功。

其次,在大型企业或其他组织中,高成就需要者并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原因是高成就需要者往往只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感兴趣,并不关心如何影响别人去做好工作。

再次,归属需要与权力需要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麦克利兰发现,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权力需要很高而归属需要很低的人。如果一个大企业的经理的权力需要与责任感和自我控制相结合,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成功。

最后,可以对员工进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成就需要。如果某项工作要求高成就需要者,那么,管理者可以通过直接选拔的方式找到一名高成就需要者,或者通过培训的方式培养自己原有的下属。

5、麦克利兰需要理论对进行组织激励有何有益的启示?

答:麦克利兰的需要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很有应用价值。

第一,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相当于马斯洛的五层次理论的上面三层,即自我实现、尊重和社交需要。麦克利兰的观点实质上是强调满足人的这三个层次的非物质需要的重要性,在人的激励问题上,主要取决于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第二,在人员的选拔和安置上,通过测量和评价一个人动机体系的特征来分派工作和安排职位。

第三,对不同需要的人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 第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6、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努力来自于报酬、奖励的价值,以及个人认为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 第二,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 第三,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

第 11 页 共 59 页

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

第四,激励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受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平。 第五,满意将导致进一步的努力。

7、激励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人员激励的原则: 1,目标结合原则;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3,外激与内激相结合的原则; 4,正激与负激相结合的原则; 5,按需激励原则;

6,民主公正原则。 `

8、激励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答:一般的激励方法有: 1,目标激励; 2,内在激励; 3,形象激励; 4,荣誉激励; 5,兴趣激励; 6,参与激励; 7,感情激励; 8,榜样激励。

五、论述题

1、如何认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两重性?

答: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科学性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1)心理学已经证实了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需要以及由需要引起的动机。

(2)如果撇开需要的社会内容,就其心理发展的形式而言,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或七个层次在国外虽有争议,但他所指出的需要层次性和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是一般人共同的心理过程。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组织管理指出了调动积极性的⊥作方向和内容。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局限性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个人的价值、利益为出发点,强调个人需要,认为人都是自私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上谈的是人的自然需要,尽管有些也赋予了⊥定的社会内容。但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意识和环境对人的需要模式有巨大的影响。

(3)在国外对马斯洛需要层次争论较多。

(4)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一级的需要之后,才能进人下一个层次的需要,这样由低到高,逐级递升。这种观点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倾向。

2、请你对双因素理论进行客观评价。

答:1,双因素理论的局限:

第一,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样本仅有203人,数量较少。而且调查对象是工程师、会计师,他们在工资、安全、工作条件等方面都比较好,因此,这些因素对他

第 12 页 共 5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