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的中小型企业网的设计和实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基于ipv6的中小型企业网的设计和实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985075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a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总结和展望

IPv6网络协议是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本文通过资料研究总结出了IPv6协议与IPv4协议的优点:

? IPv6地址空间更加广大,能够解决现如今IP地址匮乏的情况,并且在可

预见的未来不用十分担心再次出现IP地址短缺的情况。

? IPv6拥有更好的包头格式,精简了报头文字段,并有可扩展选项。 ? IPv6安全性比IPv4更好。 ? IPv6拥有更多的新功能。

不仅如此,本文还总结出IPv6协议本身存在的问题:

? IPv6因为地址空间很大,所以在查找具体地址时会更加繁琐。 ? IPv6和IPv4协议在根本传输数据的原理上是相同的,针对于此的网络攻

击在IPv6上仍然会实现。

? IPv6的新特性会产生新的网络攻击模式。

? 因为IPv6未普及,当前网络仍以IPv4为主因此兼容性问题普遍存在。 ? 同样因为IPv6未大规模商业部署,因此缺乏大数据支持,可能会产生新

问题。

虽然IPv6还有很多缺点,但是如今的IP地址匮乏严重制约了网络发展,所以网络的升级换代也是开始稳步实施。然而究竟如何实现从IPv4到IPv6的过渡,解决其兼容性问题,对于IPv6技术而言是当下最关键问题。根据资料显示,被应用最多的解决兼容性问题的方法,即双栈协议,tunnel隧道技术,NAT-PT地址翻译。他们每个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 双栈技术能在技术层面上最完善的解决兼容性问题,但是其首先条件就

是需要设备能够支持双栈协议,对于使用旧网络设备的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资。其次对于一个企业网内部将运行两套网络,网络的运维负担较重。

? Tunnel隧道技术是在双栈的基础上的兼容性技术。他能保持原有的网络

规划,仅在边界网关路由器上进行配置。节约企业对于网络更换的设备成本以及减小了运维负担。但是因为tunnel隧道的机制,容易造成防火墙穿透引发安全性问题,而且tunnel隧道无法使IPv6网络与IPv4网络直接通信。

? NAT-PT技术,是能有效解决IPv6和IPv4网络直接通信的问题,是通过

NAT地址池采用上层映射的方式一对多的将一个IPv4和多个IPv6地址对应转化。但是对启用NAT-PT技术的设备性能要求很高,因为在使用

37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NAT-PT技术时将占用大量的设备计算资源,从而导致设备处理速度变慢,若性能不佳的设备在数据高峰期容易造成网络瘫痪。

根据了解,大多数公司的IPV4网络运行良好,在短期内不会存在问题。但是数年过后会发生什么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网络规模开始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新电脑和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都需要自己的IP地址。IP地址的匮乏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来越严重。IPv6网络在逐渐发展,若不顺应变化发展IPv6技术将会导致失去这些潜在客户的访问。此外,IPv6网络的新特点,有望带来更好的经营管理,以及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而且率先开始网络升级,能够最早占有IPv6的市场。

所以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考虑了适当的预算,包括规划,设计,测试,部署,人员培训和运营成本后,设计出了一个基于IPv6的中小型企业网的架构。为中小型企业网的升级IPv6后对于IPv4网络的兼容性和对IPv6网络的通信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模型。在现有的三种解决IPv4和IPv6兼容性的方案上,参考了并使用了双栈协议和Tunnel隧道协议相结合的模式。仅在边界路由器上,设置双栈路由协议和构建Tunnel隧道。不但能够保证通信质量,解决一定兼容性问题,而且节省设备投资,减少配置命令,方便管理员维护,节约企业成本。 这项研究的是针对于中小型企业网,其网络规模未超过1000台电脑。因此该方案不适用于大型企业的网络升级。而且因为研究局限所致,本文中的主要方案仅在模拟实验中模拟,并未有真正部署在真实的中小型企业网的环境中。对于很多问题及参数变量仅以模拟的方式设置。如果要参考本文中的方案,许多地方需要根据真实情况作出详细修改。

最后,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还有这不同领域的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可以在一个真实的企业网中进行网络部署来获得详细网络参数,能够进一步了解IPv6和IPv4网络的兼容性。然后也可以针对于校园网的IPv6升级进行研究,能够了解更多的流量数据。最后一点可以研究一般或者大型网络规模的企业,研究他们的IPv6部署情况,以及部署IPv6网络时解决兼容性问题的关键因素。此外,还可以考虑关于IPv6的移动设备的研究。

38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毕设指导老师余永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无论是从最初的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提交,还是到到最后的论文完成定稿,余永红老师都始终耐心的指导我,给与我鼓励和支持。在完成毕设的这段时间里,余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敏锐的洞察力让我受益终生。 在短短半年内,我发现我有了很大进步,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严谨细致的帮我指出了很多不足之处,在老师的帮助下给予我了很多启迪。感谢我的同学,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即使偶尔产生争执也是为了让设计变得更好。最后,我还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尽管可能你们不会记得,但是一些细微的帮助,我也会铭记在心里,因为正是因为你们的这些帮助,才让我慢慢的成长。也要感谢给过我挫折的人,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39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伍孝金. IPv6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0-30. [2] 吴辰文.计算机网络测试技术及其性能评价[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13-34.

[3] 陈国通.数字通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4-20.

[4] 丰继林,刘庆杰.计算机网络工程与实践.[M].2005年1月第1版.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5: 23-58.

[5] 波波维亚. 部署IPv6网络.[M].张斌,王志强,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

448-654.

[6] 刘宏泰.计算机网络技术.[M].2011年2月第1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124-211.

[7] J. Doyle.Routing TCP/IP [Volume I][M]. 夏俊杰,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39-132.

[8] J. Doyle.Routing TCP/IP [Volume Ⅱ][M]. 夏俊杰,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449-506.

[9] R. William, B. Pankhurst. Cisco OSPF Command and Configuration Handbook

(CCI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 USA: Cisco Press, 2002:113-256. [10] A. Retana, D. Slice, R. White. Advanced IP Network Design[M]. USA: Cisco

Press, 1999: 1-79.

[11] A. Mark . B. Sportack. IP Addressing Fundamentals[M]. USA: Cisco Press,

2002.3-55.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