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逐句译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逐句译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9eb71b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0e

至于佛典,自己尤其不熟悉。 昨制序文。深为鄙拙。

昨天所写的序文,非常拙劣, 唯恐秽翰墨于金简。

唯恐自己的笔墨将金简污秽, 标瓦砾于珠林。

自己的言词象瓦砾那样混入珍珠之林。

忽得来书,谬承褒赞。

忽然收到法师的来信,受到不适当的褒场赞颂。

循躬省虑,弥益厚颜。 自己躬身思虑反省,更加觉得没有颜面。

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我的序文不值得称颂赞美,空劳法师来信致谢。

在春宫述三藏”之说)也撰写《述三藏圣记》说:}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 显扬正确的佛教,如果不是智者则不能使经文广大;

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 崇扬微妙的言词,如果不是贤者则不能确定其宗旨。

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轨辄(足属)也。

因为其如圣教,是各种佛法的玄妙源泉,是各种经论的轨范啊!

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

它综括弘大长远,奥旨深远,极尽了空与有的精微,体悟了生与灭的机要。

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 言词丰茂,道理广大,探寻其中义理的人,不能究测它的源头;

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

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皇太子李治(当时还是太子,刻碑时已做皇帝,故有“皇帝

9

文字显明、义理幽深,按照它佛道庆幸流传,经历千古而长

去修行的人,无法探测它的边际。 久稳固;

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剪。

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 佛的应身赴感显现,经历尘劫

因此知道,佛的圣慈所及之处,而应身常住不朽。 不管如何,通过修行都能达到善果。所有受过佛法教化的众生,过去所有的恶业都会被剪除。

开法网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 开示法网的纲纪,弘扬六度(大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掸定、智慧。)的正教。

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 拯救众生于涂炭之中,开启三藏的秘密。

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

因此佛教之名虽然没有羽翼而长久飞翔,佛道虽没有根系却永远牢固在众生心中。

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

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 早晨的钟声、夜晚的梵呗,两种声音在鹫峰交会;

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 慧日高照,佛法流转,佛在鹿野苑转动定慧双轮。

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 天空排列着宝盖,与下云相连而共同飞行;

庄野春林,天花而合彩。 庄外旷野中春天的树林,与天上仙花合成续纷的色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

10

尊敬的皇帝陛下,以崇尚玄理为福庆的资本,垂拱无为而全国八方荒远之地得以治理。

佛的智慧玄奥,只要诚恳感应便能显现明通。

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

好比在昏暗之夜,点燃了智慧火炬之光;

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

德政施于百姓,整整衣袖而万国前来朝贡。

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

在家宅着火之时,降下佛法甘雨之泽。

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

恩惠施给那些已死去的人,贝叶经文藏于石室之中。

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

于是,百条江河虽然流向不同,都在大海中汇合。

泽其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

惠泽及于昆虫,梵说偈颂流入金匮(金匮、石室喻国家藏书之处)之内。

万区分义,总成乎实。

无数流派的各种解说,都会归到佛法的真谛。

遂使阿耨达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

遂便印度的阿耨达河与中华的八条大河相通;灵鹫山与蒿山、华山的翠岭相接。

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何必与汤、武校正优劣,与

窃以法性凝寂,靡归心而不通。 尧、舜比较圣德呢?

我认为,佛的法性凝定静寂,没有归心于佛法是不能通晓其义。

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

玄奘法师,平素胸怀聪颖、立志平夷简易。

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

11 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

儿童时期就神志清素,超拔浮华尘世。

多次登临雪山,又获得半珠(指小乘)。

问道往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

往还寻访佛法17年,精通了全部佛教经典,以利益一切众生作为自己的志愿。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九月六日,遵照圣旨在弘福寺翻译圣教657部。

凝情定室,匿迹幽岩。

心情专注于禅定,踪迹隐藏于幽深的岩谷,

栖息三禅,巡游十地。

在三禅的境界中栖息,游心于菩萨修行的十地。

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

超越六种感官的境地,独自在印度迦维国(佛诞生处)漫步;会通一乘佛法的奥旨,随着机缘化导众生。

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

引来象大海般的佛法流水,洗涤尘污烦劳而永不枯竭。

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

因中国没有佛教的根基,所以到印度寻访佛教真经。

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

传授智慧灯炬的永久光焰,照亮幽暗而恒久光明。

远涉恒河,终期满字。

远涉恒河之水,终于获得完满的佛教(指大乘)。

自非久植胜缘,何以显扬斯旨?

如果不是长久培植善良的因缘,如何能够显扬佛教的宗旨呢?

频登雪岭,更获半珠。

12

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