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生成性教学案例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初中语文生成性教学案例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9ff6025dd36a32d73758140

师;琦君的语言是如此的美,春酒的味道是如此的香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体味到其中的甜美。下面我们就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部分来配乐朗读。 生1:我喜欢喝会酒那部分。 生2:我喜欢喝春酒那部分。

师:那么我们就分成两组来读,看哪一组读得好!(小组推荐的同学要分出层次来,有读课文最好的,也要有最近朗读水平提高较快的同学。)其他同学在听读时,思考还有哪些问题。

(点评:分组朗读,创设竞赛氛围;配乐朗读,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师:好的文章真的是越读越有韵味,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听读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生1:文中的“巴结”一词和“他巴结别人。”中的“巴结”有什么区别? 生2:文中的“巴结”一词是方言,指人做事勤快。而“他巴结别人。”中的“巴结”是“讨好”的意思。

师: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就不同。 生1:为什么喝会酒非要邀请十二个人呢?

生2:因为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所以要请十二个人。

生3:不对!可能他们村子很小,没有那么多的人,只能凑够十二个人。 生4:你们说的我都不赞成!十二个人代表十二个属相,必须是十二个不同属相的人。

生5:也许他们认为“十二”是个吉祥数字。

师:同学们都非常富有想象力。我认为“因为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所以要请十二个人。”和“十二个人代表十二个属相,必须是十二个不同属相的人。”这两种说法比较切合实际。

生1: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文中前面写“母亲从不喝酒”,后面却写“母亲两颊红红的”呢?

生2:那时因为母亲高兴才“两颊红红的”。

生3:文中的母亲为什么让小孩子喝酒呢?允许小孩喝酒吗? 生4:因为母亲酿的酒甜,所以允许小孩子只喝一点点。

生5:文中的母亲只让她“舔一舔”,并没有真正的让小孩子喝酒。

生6:因为母亲酿的酒在当时是一种美味,所以我盼着喝春酒。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我认为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很好,“文中的母亲只让她‘舔一舔’,并没有真正的让小孩子喝酒”她紧紧地抓住了“舔”和“喝”这两个字??希望在课下时继续讨论。大家看书都非常认真,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我也有一个问题想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点击大屏幕)(问题:如何理解文末一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1:这一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生2:作者怀念家乡的春酒,是为了怀念家乡的人,是为了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同学们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兴趣我们课下再多多交流和探讨。 (点评: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因为教师关注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共同提出研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为充分的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师:琦君以温柔醇厚的情怀,细腻温婉的笔致,构造了一幅幅充满浓浓乡情的生活画卷,畅饮春酒的同时,又为自己斟满了香醇的酒酿,你一定也有许多的思乡作品要急于告诉大家。

生1:我给大家介绍一首余光中的《乡愁》。(背诵乡愁) 生2:我曾经读过司马中原的《乡愁》。 生3:费翔唱的《故乡的云》也是思乡作品。 师:有会唱的吗?请给大家唱上几句。 生:我会唱。(唱故乡的云)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思乡作品。老师也推荐两部作品给大家。(点击大屏幕)琦君的《桂花雨》和《烟愁》。如果在阅读中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交流和探讨。彼此成为书友。好吗? 生:好!

(点评:引导学生积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内课外融合。)

师:读琦君的文章就好象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那魂牵梦绕的江南令她愁肠百转,难以忘怀。一杯春酒,醉了

母亲,醉了我,醉了无数读者的心,撩惹起我们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飞向自己记忆中美好的快乐之乡。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