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张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34a4970b4e767f5acfcefe

1、气为宇宙之本体——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观。宇宙和世界的本原,始基是物质还是精神,历来是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每个哲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心”或“理”为宇宙本原;二是,气为本原。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前者可归于唯心主义,而后者可归于唯物主义。张载认为,“气”或“元气”是人和万物产生的最高体系和最初始基。这“一气”或“元气”,包含了阴阳二气的对立依存,相反相成,升降互变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交互运动中产生了人和万物。可以说张载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史上最杰出的代表。 2、以天下为己任,忧患民命民生——绝然的淑世爱民情怀。张载少年丧父,生活历尽艰辛,一生大部分时间与穷苦百姓在一起,即使在不长时间的仕途生涯中,也是担任基层的官员,十分了解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范仲淹在张载人生中起了指路人的重要作用,他的思想和人格对张载的影响非常深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怀和气节,在张载一生中表现十分明显。无论居官从政,还是辞官回乡试验井田,兴修水利,还是著书讲学,无不贯穿这“为生民立命”的精神。这一点,张载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3、笃实尚行、经世致用——开中国实学学风之端。张载一改儒家学者自汉唐以来专注于典籍章句训释和玄空清谈之风,带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感,从北宋社会现实问题入手,力图探求根本的解决之道。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变化气质而成为圣贤,求贤成圣具备德性,就要通济天下,利济众生。主张“学贵有用”、“经世致用”、“笃行践履”反对空知不行,学而不用。张载在《横渠易说·系辞上》中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圣人之学就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圣人如果不以民生为忧患,经世以除患,那么,这种圣人也是没有用的。当代东亚实学学者尊张载为实学之

发端代表人物,是十分恰当的。

4、“民胞物与”、“贞生安死”、“存顺殁宁”——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张载在《正蒙》中指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天下百姓是我的同胞兄弟姐妹,世间万物是我的朋友,它所表达的是“大心”、“博爱”的情怀。在张载看来,“人亦出于太虚,太虚者,心之实也。”圣贤之心如太虚之大而无外,只有大其心,才能体认天下万物,人的心应扩大到与天同大的境界,才能合天道之心。“民胞物与”是对传统文化中“和”的观念的发展和创新。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万物,应该是和谐的关系。这种理念和处世态度,是张载及后世关学学者的鲜明特点,面对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阶级、阶层、族群以至国与国的关系全面紧张的状况,张载的这一重要的思想,无疑是

具有警世的意义。

张载在《西铭》的最后写道:“存,吾顺事,殁,吾宁也”。

表达了他对生死这个人生根本问题的鲜明态度。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所以,面对人生要顺天道而行,面对死亡时要安心宁静,而无遗憾。生死不过是气这一本源之物的聚散而已。这种人生态度的基础,在于对客观世界物质性的深刻认识。“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这种透彻的对生死问题的体认,使张载及一大批关学学者在人品、官品、气节、学识诸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

盛名,仍不失为今天为学为官者的楷模。

四、张载的哲学思想。

张载关学丰富深遂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对其以后的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的

哲学思想体系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气本论——太虚即气与气化万物。张载继承和发展古代“太虚”的范畴,并对它加以改造和扬弃,用来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物质运动基本状态,提出了“太虚即气”、“气为本体”、“气化万物”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同时论证了气无生灭的物质永恒论。从张载开始,古人关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的理论达到了系统化。

张载认为:宇宙的本体,万物的始基是气,一切万物都是由气化而来的,形态万千的万物,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大

到苍茫的宇宙天体,变化莫测的风雨雪霜,高耸入云的山岭峰谷,流动不居的江河湖海,小至形形色色的动植飞潜,都是由气所演化而来。张载说:“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对气与太虚万物的关系,作了进一步论证。他认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不论聚为有象的“有”还是散为无形的“无”,究其实质,都是有,不是“无”,所说“太虚即气,则无无。”因为物质的气作为宇宙本体,只有存在形式的不同变化,不是物质本身的消灭和化为无有了,气是永恒存在的。如此,张载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物质的永恒性思想,是古典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最高成果,对中国元气本体哲学的发展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2、辩证法——一物两体,动必有机。关学在“太虚即气”的元气本体论基础上,对宇宙万物的矛盾运动,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以及解决矛盾的方法等做出了说明,许多见解相当深

刻、精辟。

张载认为,气的本然状态是无形的太虚,,气的基本特性是运动与静止,充满宇宙浑沌无间的太虚之气,是在不断进行“郁蒸凝聚、健顺动止”等不同形式的变化。万物的生死,动静的改变,都是气的万殊变化的体现和变化的结果。太虚之气为什么能不断地运动变化呢?张载指出,太虚之气是阴阳之二气的合和体。太虚是阴阳未分的浑沌状态,也称之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