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20届安徽省阜阳市示范名校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精选3份合集)2020届安徽省阜阳市示范名校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7143b7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7

【分析】

n是元素Z的单质,Z为Cl,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0.01mol·L–1r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为氯气,溶液的pH为2,说明r为HCl,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说明是水溶液中含有次氯酸根,再结合m和n反应生成q和r,则q为HClO,m为水,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氯气和p光照,说明是取代反应,则为烷烃,因此短周期元素W为H,X为C,Y为O,Z为Cl。 【详解】

A. 原子半径的大小:H < O < C,故A正确; B. 元素的非金属性:Cl > O > C,故B错误;

C. Y的氢化物水或过氧化氢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故C正确;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碳酸为弱酸,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B 【解析】 【分析】

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的和为8,D、E两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为第VIA元素,而D的半径大于E,故在周期表中E元素在上面,D在下面,故E为O,D为S,B元素最最外层电子数为3,为B或Al,但是半径比氧和硫均大,故位于氧元素和硫元素的中间,应为Al,A的半径比铝大,最外层电子数为1,应为Na,C的半径最小,最外层两个电子,故为Be,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

A.A、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和Be(OH)2,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B,故碱性NaOH > Be(OH)2,A选项错误;

B.H2O含有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氢化物的沸点较高,则H2D< H2E,B选项正确; C.金属钠的活泼性强于铝,故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Na > A1,C选项错误; D.Be2+与Na+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2、10,二者核外电子数不等,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难度一般,解答关键在于准确掌握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关系,熟记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学以致用。 14.B 【解析】

分子式为C13H20O,故A正确;双键两端的原子共平面,所以至少有5个碳原子共平面,故B错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C正确;含有2个碳碳双键、1个羰基,一定条件下,1mol该化合

物最多可与3mol H2加成,故D正确。 15.B 【解析】 【详解】

由于还原性 I- > Fe2+ > Br-,所以在只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首先发生反应:Cl2+2I

===2Cl-+I2;2Fe3++ Cl2=2Fe2++2Cl-,Cl2+2Br-===2Cl当I-反应完全后再发生反应:当该反应完成后发生反应:

+Br2。因此可能存在的情况是Fe2+、Cl-、Br-,故选项是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加热16.MnO2+4H++2Cl- ????Mn2+Cl2↑+2H2O HCl

Cl2 取少量氯水

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 不正确,从实验可知,氯水中含H、Cl,即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H+和Cl-,氯的化合价从零价降低到-1价,必然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高,H已是最高价,不再升高,一定有其他元素化合价的升高,而氯元素不一定只升高到+1价。 酸性和漂白性 加入蒸馏水溶液接近无色,说明c(Cl2)几乎降低为零,加入等体积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溶液还是浅黄绿色,说明氯离子的加入又生成了Cl2,即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大氯离子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使Cl2增多,所以呈现浅绿色 【解析】 【分析】

(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

(2)①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含有氯化氢,依据氯化氢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解得;依据氯气和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性不同,选择除杂方法;

②验证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漂白性应首先排除干燥氯气的影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③依据氯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的性质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丙同学的推断;

④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与实验Ⅰ、Ⅱ中相似,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和酸性; (3)依据氯气溶液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存在Cl2+H2O?H++Cl-+HClO,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详解】

(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离子学方程式:MnO2+4H+2Cl

+

-

-+-

加热Mn2++Cl2↑+2H2O;

(2)①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含有氯化氢,依据氯化氢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会有

无色气泡产生,对氯水性质检验造成干扰;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氯化氢易溶于水,所以可以

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故答案为:HCl;;

②实验Ⅰ: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则不能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是否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Cl2;

③氯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所以检验氯离子存在的方法:取少量氯水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Cl存在;从实验可知,氯水中含H+、Cl-,即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H+和Cl-,氯的化合价从零价降低到-1价,必然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高,H已是最高价,不再升高,一定有其他元素化合价的升高,而氯元素不一定只升高到+1价;

④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与实验Ⅰ、Ⅱ中相似,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和酸性, 故答案为:酸性和漂白性;

-

垐?(3)氯气溶液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存在Cl2+H2O噲?H++Cl-+HClO,加入蒸馏水溶液

接近无色,说明c(Cl2)几乎降低为零,加入等体积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溶液还是浅黄绿色,说明氯离子的加入又生成了Cl2,即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大氯离子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使Cl2增多,所以呈现浅绿色。 【点睛】

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水的成分有:氯气,次氯酸,水,氢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Cu(NO3)2 4NO2+O2+4OH—=4NO3—+2H2O 3CuO+2NH3=3Cu+N2+3H2O Cu4(OH)6(NO3)2或Cu(NO3)2 ?3Cu(OH)2 NO2有氧化性,Na2S2O4中+3价的硫元素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分析】

X对X进行加热后分解产生了红棕色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一定有NO2,所以X中一定有N和O元素;分解产生的黑色固体与NH3反应后,可以获得紫红色固体,即铜单质,所以X中一定有Cu元素,所以X为Cu(NO3)2。 【详解】

(1)通过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即为Cu(NO3)2;

(2)通过分析可知Cu(NO3)2分解的方程式为:2Cu(NO)==2CuO?4NO??O?,所以混合气体与足

3222??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NO2?O2?4OH=4NO3?2H2O;

?(3)通过分析可知黑色固体Y即为CuO,其与NH3反应的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

(4)0.1molW能消耗0.6molHCl,所以W化学式中含有6个OH-;又因为,0.1molW分解得到Y(CuO)质量32.0g即0.4mol,所以W的化学式中含有4个Cu2+,所以W的化学式为Cu4(OH)6(NO3)2;

(5)混合气体中含有NO2,具有氧化性,其可以与具有还原性的Na2S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转化成无毒的N2。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醛基 羰基 加成反应 11种

【解析】 【分析】

据题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由A到C的变化分别是:在苯酚的对位上发生加成反应引入了一

个烷烃基(丁基),然后苯环上发生与氢气的加成,变为环己烷,据此可以推断出B的结构简式为,然

后C中醇羟基被氧化生成酮基,即得到D,据此答题。 【详解】

根据题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由A到C的变化分别是:在苯酚的对位上发生加成反应引入了

一个烷烃基(丁基),然后苯环上发生与氢气的加成,变为环己烷,据此可以推断出B的结构简式为:,

然后C中醇羟基被氧化生成酮基,即得到D; (1)依据F

F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的结构简式可以判断,醛基、羰基,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是苯环与氢氮气发生加成生反应成环烷;

(2)C含有醇羟基,乙酸中含有羧基,两者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