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经方病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刘志杰 经方病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75752802768e9951e738d6

合厥阴为三阴半表里,接通阴阳的生理病理性质。身体半侧之病,也要首先考虑主阴阳交接的两纲,即少阳和厥阴。那么,我们定性为厥阴中风了,那就是属于虚寒为主了。处方呢,因为《金匮增补》里面有中风篇的方证,我们去查一下。 1、 治口耳僻方(千金)

防风附子 葛根(各二两)柏实 麻黄(各三两) 独活 生姜(各四两) 杏仁(三十枚)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酒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2、 附子散,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喎僻方(小品方) 附子桂心(各五两) 细辛 防风 人参 干姜(各六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增之。

我们把两个方合起来,就会很好的涵盖病人的系列症状。药量以第一个方子为主,第二个方子里面的干姜去掉,用第一个方的生姜,发散而主表。桂枝,细辛,人参,也给予了适当减量。为什么?因为第二个方说,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喎僻。他原方的量很大,是为了照顾到手臂不仁的。这个病人没有手臂不仁,只是口眼歪斜,因此,减了药量,使药力能专门上行而对治面部疾病。同时呢,考虑到病人的诱因,是受了外力击打,又加了一味川芎。

川芎,辛甘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这个药,入头脑,活血,还能治寒痹筋挛缓急,很对药症。 处方如下:

防风20 附子10 葛根20 麻黄30 柏仁30 独活40 生姜40 杏仁20 桂枝40 细辛15 人参20 川芎15 四付水煎服。

大家看看,这个方,是续命汤类方的配伍。温散为主,偏凉的一味葛根和人参,解痉而清热生津,清那点暗藏的微热。温习以前讲的内容,帮助理解方证。 口眼歪斜,现代医学叫做面神经炎,我们现代中医叫做面瘫,它也是中风类疾病的一种。我们可以戏称它为“小中风”。这个病局限在一侧面部,机理和真中风是一个道理。都是内有痰热,外感风邪,不能外发而痹阻在面部而形成的。我见到很多肥胖人,喜欢饮酒,醉后睡觉出汗,还开窗户吹风乘凉,醒后呢,就嘴歪了。有病的一侧瘫痪,没病的那侧,就表现的收缩紧张。

这个病是内外夹杂,一种是本有风邪寄居,生气上火,内热痰饮就上逆,风邪所阻不能外越而发病。一种是本来内邪上涌,感受了风寒,就痹阻于一侧面部。其实,它也是和血瘀有关。

中医说,这个病是风中的浅,而偏瘫等,是风中的深。从西医的角度讲,中风偏瘫是颅内血管的问题,而单纯面瘫,则是外周的血管神经问题。西医强调这个病是面部神经炎,而我强调的是面部“血栓”。套一句中西结合的话来说,就是面部血栓造成的局部神经失养。

“治口耳僻方”,口耳僻的意思就是说,嘴歪到了耳朵的意思,表示病情很重。这个方子是从风论治的。这个方子主治的证,是少阴阳明证。麻黄、生姜、附子,有少阴伤寒的意味。防风、独活,这都是解表的药,入表,入头。葛根,入阳明,解痉挛,化津液。

柏实,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

这个药,去水饮的。还滋养胃气津液。该是土中金药。

杏仁,味甘苦温。主咳逆上气,雷呜,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 杏仁,是温降水饮的,它也活血。一般寒热错杂的上逆,它很有效。

这个方子,发汗解表温通除痹阻,生津降逆清热制水饮为辅。看看煎法,要加酒,使药力上头入面。酒就是绍兴的黄酒,不要加白酒。服后要发汗,不能见风,和治疗中风的那个方法一样的。

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这附子,就是温通,破积聚淤滞的。在中风的范畴里,作用是“踒躄拘挛”,“破症坚积聚,血瘕”。因此,中风的药,方方不少附子和麻黄啊。

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这个药,也是为了走表,通卫气,可以“利关节”。

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这个药一看就懂了,典型的“药症”相应。

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这个药更是如此。

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它可以温中化饮,发汗通表而出痹阻。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这是养胃气,补津液。对于一派辛温药来说,怕伤津液,用了人参,甘寒反佐。 2010.4.12.二诊。

刻诊:左侧面部疼痛,出汗多,微恶风,大便偏干,项强,左目不合,舌淡胖,边缘有齿痕,苔白,脉涩。

病侧面部服药后,出现疼痛,是个好现象。由麻痹变成了疼痛,这是一种好转的征兆。那么,病人出现了汗多,便干,两手脉涩,这可是有伤津的征兆。并且面部有恶风感,因此,我们调整了一下处方。 处方:

防风20 附子15 葛根20 独活40 生姜40 杏仁20 桂枝40 细辛15 人参20 川芎15 乌梅40 黄芪80 四付水煎服。

去掉了麻黄和柏仁,加了乌梅和黄芪。汗多了,要伤津液了,因此去麻黄。柏仁的去掉,也没什么深意,对这个药,我不是很喜欢,嫌它力缓。加黄芪,是温表虚而祛风。表虚寒而汗多恶风,用黄芪很好。乌梅呢,我们看看药症:“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加大治疗面瘫的力度吧?“偏枯不仁,死肌”,这是药症相对。同时,它还能生津液,降水饮。

2010.4.18.三诊。

刻诊:面痛减轻,出汗减少,后脑部串痛,项强,口渴不欲饮减轻,小便频,足凉。舌质红,边有齿痕。左脉沉涩,右脉细。

病人出现了这个现象,面痛减轻,出汗减少,后脑串痛,口渴不欲饮减轻,说明

病情继续缓解,但是小便频,项强,足凉,说明还是有虚寒啊,脉象左脉沉涩,右脉细,舌有齿痕,主要是体现在少阴上。病人这个时候,口眼歪斜的证候,微有好转。一般情况下,12付药,就该好的差不多了。病人服了8付,才见起色,看来很顽固。根据这次的病情,继续用上方四付,生附子用到了20克。 2010.4.25.四诊。

刻诊:病侧面部微痛,恶风汗出,项强,足凉,胃胀,口眼歪斜好转一半,舌僵麻木明显减轻,大便不成形,小便频,舌淡胖尖红。左脉涩,右脉弦。 胃胀,大便微溏,这是什么?胃寒痛的那个寒饮被化开了!这就又出现了太阴证候了。方子再调整一下:

防风20 附子25 葛根40 生姜40 杏仁20 桂枝40 细辛20 人参20 炙甘草20 白术40 川朴60 黄芪80 四付水煎服。

去掉乌梅,加甘草、白术、川朴。去乌梅,因为面部经脉开始畅通,微痛了。加白术、甘草,取理中汤的方义。加川朴,是用川朴的咸温,去对治虚寒胃胀。病人的脉象,是个水饮脉,单弦为饮。 2010.5.2.五诊。

刻诊:口眼歪斜基本恢复,舌僵麻基本消失,面部微痛,微跳,食欲好,无胃痛胃胀,尿频减轻,大便正常,初诊时一切症状基本消失。舌淡胖,微有齿痕,两手脉浮缓。

病人这个时候,不笑的话,看不出面部有什么毛病。面部微痛,微跳,这还是经脉没有彻底通畅。16付药,没有治疗彻底,患者说,汤药吃腻了,有些见药就恶心。因此改用大续命散口服,服了一个月,彻底恢复。

8《刘志杰经方医案》-痛经案8

标签: 利也 白术 医案 刘志 小肚子 健康 分类: 医案 痛经案

刘某,女,20岁 初诊日期:2010.4.5. 主诉:痛经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