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要点解读及教学建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要点解读及教学建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94f48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c4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

一、单元教学内容解读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这如同古典诗歌一般凝练的语言道出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魅力,读者阅读时要获取的核心要义也同样融在了这四句话中。本单元,我们将带领学生一起领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风采和神韵,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通过四篇文章的阅读,开启经典的阅读之旅,进而从一篇文章走向整本书的阅读,从改写的现代文阅读走向原著阅读。

我们再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四大古典名著原著都采用古白话文叙述。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今天我们所说的白话文,一般是以口语为基础夹杂着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此外,四大名著故事情节的宏观架构和其所依托的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学生阅读原著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应古白话文的阅读方法,探索阅读古典名著时依托相关资源理解故事内容的策略,从而为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架起通往阅读古典名著的桥梁。

1.单元体系

《草船借箭》是用现代白话文改写的文章,后面的则是原文,本单元由易到难编排课文顺序。此外,《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话本小说,源于古代说书人的话本,比较通俗易懂,《西游记》是取材于玄奘取经历史事件的神魔小说,《红楼梦》则是纯粹的文学创作,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丰富的审美旨趣。教材编排的时候考虑到作品的语言风格、思想内容、社会现实意义、审美旨趣等方面的深浅程度,有梯度地编排课文学习的顺序,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

2.名著读法

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突破古白话文可能造成的阅读障碍。这种阅读障碍的主要源头就是陌生化的词语、句子和文章内容。例如在《景阳冈》一课中“筛酒、哨棒”等词语。“筛酒”——古人多采用发酵法做压榨酒,而这种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待要吃的时候须用网眼筛子垫布过滤去除其他杂物,并随即加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迁移五上策略单元——“阅读有一定速度”习得的方法,在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前提下,联系上下文大体猜测一下就是店家为武松打酒、添酒的意思即可。“哨棒”,联系文本

情境知道那是一根防身用的棒子即可。一旦这些拗口晦涩的词语被攻破,学生阅读起来心理就会轻松很多。

在《猴王出世》里,我们看到阅读要求较前一课有了提升,由猜词语的意思转向了猜语句的意思。“猜猜”就意味着不要深究,不要用字典、词典、百度百科等工具查询,那样会拖慢阅读的速度,影响阅读体验,也就无法体会到一气呵成读下来的酣畅淋漓。例如文中的这句话——“盖自开辟以来……”,明显感觉到西游记原著的语言文学化色彩比较浓,学生在阅读时大可不必纠结于每个词语的意思,只需联系上下文知道孕育孙悟空的是块仙石,很有灵气即可。

《红楼春趣》的阅读提示中强调: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也就是知道谁放了什么风筝,怎么放的。阅读本单元的三篇原文时,教师一定要降低阅读要求,告诉学生大体知道意思和内容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名著、经典也没那么难读,为有滋有味地阅读、持久而深入的阅读奠定了基础。

了解历史背景,对于阅读《草船借箭》乃至《三国演义》都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了解故事情节,将其迁移到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影视作品和文字阅读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要过分的夸大影视作品的作用。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以连续的图画和精炼的语言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是老少皆宜的通俗读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将连环画的阅读和教材中的文本阅读相结合,对照着读,将其作为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辅助手段之一。

关于名著阅读方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如《猴王出世》,“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猴王很有灵性即可。遇到类似这样比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籰(yuè)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放风筝的工具就行了。比起这些不理解的词句,阅读名著时更应该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所以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可以囫囵吞枣地读,知道大意即可,进而感受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人物形象的丰富多元。

关于名著阅读方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二方面就是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资料的选取要和学生阅读文章时认知上的盲点有关,既有普适性的需求,又有个性化的需求。在一个班级中,可能有的学生文史知识比较丰富,对于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比较熟悉,可能有的学生在这方面就存在认知盲区,他们需要的资料就不会完全一样。所以,教师要提

示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梳理一下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最后将查阅的结果作用于文本的阅读,促进理解。

关于名著阅读方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三方面就是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连环画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的乐趣。所谓 “结合”就是指以上的“观影”“阅读连环画”经验要成为本单元文本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作用于文本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这些经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3.阅读提示

每篇课文中都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的作用有三:一是提示一般性的语文能力关注点;二是提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关注点;三是提示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此外,有的课文后面还有阅读链接,其作用是拓展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

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通过人物的行为推测内心的想法。

调动学生的已知,从自发到课程化,加深对名著的认识与思考,获得阅读的成就感。 从改编的原著走向原著片段的阅读,感受古典文学名著的语言特点,为后面整篇原文的学习做铺垫。

整体感知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语气 回归本源:话本小说 表情 感受趣味 动作 入情入境 资料袋:提供背景,激趣整本书阅读

这些有趣的绰号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动机,为什么宋江叫及时雨呢,这些绰号背后到底有 什么故事呢?有了这样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走向自主课外阅读。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简洁而明了: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这个阅读提示指向的是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对故事内容的把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味着阅读者要将古白话文的内容在头脑中进行语言加工,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并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输出,讲给别人听。

《红楼春趣》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写到:“这篇课文讲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这两句话指向的是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就是知道谁放了什么风筝,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大体明白即可。后面的句子中提示:“读后和同学交流: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这是本课有别于前面几课的一个内容,

它指向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和评价。学生要对人物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透过人物的言谈举止看看他(她)的性格如何,情趣如何,品行如何,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对人物多元的认识,促进深度阅读。

口语交际——我们来演一演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学生根据需要运用交际技能有效解决问题,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突出特点。为完成一次课本剧创作和表演的活动,学生需要进行多次研讨、交流,商定如何创作剧本,如何表现人物、塑造人物,剧务人员如何配合演员表演等内容。一切交际活动都源于任务的驱动和活动的需要。为了实现有效沟通,两个交际要素显得很重要。一是各抒己见,二是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写读后感是传统的习作训练内容。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想想这个内容为什么会让自己感触深,也就是找到“感点”。在此基础上,要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想开去,特别是要产生更多的评价性的语言,批判性的语言,形成对事物、对世界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读前——激发兴趣。如讲、读、演片段,

观看相关影视片段等。制定阅 读计划和简单的读书记录表。

读中——跟进指导。成立读书小组,结

对子,带动所有人读起来。阶 段性交流,鼓励写读书笔记, 编阅读小报。目的是人人阅读, 持续阅读。

读后——交流、展示、分享。重视用语

文的方式,如朗读、演讲、表 演、创写、开汇报会等,鼓励 个人、小组进行创意交流与分 享。 本单元的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拔高要求,不能按普通单元的课文来教学。能读下去是关键!学生囫囵吞枣、大致读懂就好。对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不宜作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