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必修2苏教版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一化学必修1必修2苏教版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b84e3f0722192e4536f6cd

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治 :

1.含硫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涉及到的反应有:

①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②SO2 + H2O H2SO3 2H2SO3 + O2 = 2H2SO4

2.防治措施:

①从根本上防治酸雨—开发、使用能代替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氢能、核能、太阳能) ②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如煤的液化和煤的气化) ③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SO2的性质及其应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 大气污染物通常包括:SO2、CO、氮的氧化物、烃、固体颗粒物(飘尘)等 2.SO2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⑴SO2是酸性氧化物 SO2 + H2O H2SO3

SO2 + Ca(OH)2 = CaSO3↓+ H2O;CaSO3 + SO2 + H2O = Ca(HSO3)2

SO2 + 2NaOH = Na2SO3 + H2O(实验室用NaOH溶液来吸收SO2尾气)

SO2 (少量)+2NaHCO3=Na2SO3 + CO2 + H2O (常用饱和NaHCO3除去CO2中的SO2)

* 减少燃煤过程中SO2的排放(钙基固硫法)

钙基固硫CaCO3 CaO + CO2↑;CaO + SO2 = CaSO3 SO2 + Ca(OH)2 = CaSO3 + H2O 2CaSO3 + O2 = 2CaSO4 氨水脱硫:SO2 + 2NH3=(NH4)2SO3 2(NH4)2SO3 + O2 = 2(NH4)2SO4 ⑵SO2具有漂白性:常用于实验室对SO2气体的检验 漂白原理类型

①吸附型:活性炭漂白——活性炭吸附色素(包括胶体)

②强氧化型:HClO、O3、H2、Na2O2等强氧化剂漂白——将有色物质氧化,不可逆 ③化合型:SO2漂白——与有色物质化合,可逆 ⑶SO2具有还原性 2SO2 + O2 2SO3

SO2 + X2 + 2H2O = 2HX + H2SO4

接触法制硫酸 流程 设备 反应 生成二氧化硫 沸腾炉 S + O2 SO2 或4FeS2 + 11O2 2Fe2O3 + 8SO2

SO2接触氧化 接触室 2SO2 + O2 2SO3 SO3的吸收 吸收塔 SO3 + H2O = H2SO4 * 为了防止形成酸雾,提高SO3的吸收率,常用浓硫酸来吸收SO3得到发烟硫酸 硫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酸的酸性:硫酸是二元强酸 H2SO4 = 2H+ + SO42 (具有酸的5点通性)

第13页共22页

如: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硫酸用于酸洗除锈

2.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作干燥剂(不可干燥碱性和还原性气体) 3.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将H、O按照2∶1的比例从物质中夺取出来,浓硫酸用作许多有机反应的脱水剂和催化剂。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浓硫酸可以将许多金属氧化:金属 + 浓硫酸 → 硫酸盐 + SO2↑+ H2O

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由+6价的S引起,而稀硫酸的氧化性由H+

引起(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前面的金属)。 C + 2H2SO4(浓) CO2↑+ 2SO2↑+ 2H2O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不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

-2价:H2S、Na2S、FeS;+4价:SO2、H2SO3、Na2SO3 +6价:SO3、H2SO4、Na2SO4、BaSO4、CaSO4 、FeSO4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2 0 +4 +6 S S S S

--

SO42离子的检验:SO42 + Ba2+ = BaSO4↓ 取少量待测液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途径一:雷雨发庄稼

N2+O放电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途径二:生物固氮

高温高压 途径三:合成氨 N2+3H2=======2NH3 催化剂

氮氧化物的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中毒原理与CO相同),密度略小于空气,微溶于水

2NO+O2===2NO2

NO2:红棕色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3NO2+H2O===2HNO3+NO

4NO + 3O2 + 2H2O=4HNO3 4NO2 + O2 + 2H2O=4HNO3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高温高压 1.工业上合成氨 N2+3H2 ======= 2NH3 催化剂

第14页共22页

2.实验室制取氨气

①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 加热浓氨水 ③ 浓氨水和碱石灰 3.氨气的性质

NH3: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水易挥发,不

易运输,但成本低。氨水应在阴凉处保存。雨天、烈日下不宜施用氨态氮肥。

喷泉实验:(1).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2).溶液变红色原因?(3).喷泉发生应具备什么条件?

与酸的反应 NH3 +HCl===NH4Cl(产生白烟) 2NH3+H2SO4===(NH4)2SO4

催化剂 催化氧化:4NH3 + 5O2 =======4NO + 6H2O (制备硝酸) △

?NH4盐:固态,易分解,易溶于水,与碱反应,产生NH3而挥发。比NH3易于保存和运输, 但成本更高。Cl-SO42?不被植物吸收,在土壤中积累,影响植物生长。不能在碱性土壤中使用,▲ (加热分解NHCl晶体) 不能雨天使用。 NH4Cl===NH3↑+HCl↑4硝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具有挥发性的液体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HNO3见光或加热会分解释放出NO2气体 光 4HNO3 == 4NO2↑+ O2↑+2H2O

(2)强氧化性

HNO3是一种强氧化性的酸,绝大多数金属及许多非金属单质能与硝酸反应.。 (浓)??Cu(NO3)浓HNO3:Cu?4HNO32?2NO2??2H2O

C+4HNO3==CO2↑+ 4NO2↑+2H2O 一般生成NO2气体。 (NO3)稀HNO3:3Cu?8HNO3(稀)??3Cu2?2NO??4H2O 一般生成NO气体。

硝酸的制备:

设备 反应原理

催化剂 转化器 4NH3 + 5O2 =======4NO + 6H2O △

热交换器 2NO+O2===2NO2

第15页共22页

吸收塔 3NO2+H2O===2HNO3+NO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第16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