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与答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与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ae2504533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e

WORD格式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 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 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25分)

Z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考 统格资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注意事项:

1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13.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1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答案】A。解析:A项,曹操《观沧海》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 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B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 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C项,杜牧《泊秦淮》表现了作者对国家 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 和精神上的苦闷。故本题选择A项。

2.【答案】C。解析: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

有特色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

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 喜为悲转

,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C项叶圣陶《苏州园林》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 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

的奥秘之门。D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 述人生的责任,即负任责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 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 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故本题选择C项。

15.缺失

16.缺失

5.【答案】C。解析:A项“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B项“东 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C项“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D项“转”古-义量词,今义-动词,转动。故本题选择C 项。

2.【答案】B。解析:《记承天寺夜游》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承天寺中

庭与张怀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生活片段,运用了记叙、描写、抒 情的方式,展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 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中并无“托物启志”手法的运用。故本题选择B项。

3.【答案】D。解析:A项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

惊心。B项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 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C项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 手法,生动写出早起的黄莺鸣叫着争相飞向向阳的枝头,新来的燕子忙 碌着啄泥筑巢。D项“黄”代指黄狗,“苍”代指苍鹰,运用借代的手法。 故本题选择D项。

4.缺失

5.缺失 6.缺失

Z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17.缺失 18.缺失 19.缺失 20.缺失

15.【答案】D。解析:A项,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

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体现了联系生活实践,力图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B项,活动目标(1=5)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C项,五个活动目标明确,操作性强,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D项,设定的五项活动目标注重对学生能

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掌握。故本题选择D项。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 第18题12分,共40分)

7.【参考答案】

(1) 优点:

①一致性。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与所讲授的内容《最后 一次演讲》相一致、整体的风格情感相一致,突出了导入和课文之间的 相关性,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②趣味性。导入设计就是要首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导入通过 一则小故事将学生引入课堂,并没有和教材内容或者要讲授内容的重复, 使导入更富趣味性,从而达到快速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积极投入学习 的目的,产生学习动机。

③创设学习情境。该导入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并产生了一 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主动积极建构学习的具体学习背景等等。使得学生 在课堂中有代入感。

缺点:

①该导入不具有启发性。导入环节没有使学生得到启发,没有活跃 学生的思维,进而没有达到积极投身新课学习的效果。

②该导入不具有精炼性。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初始阶段的一个环节, 但是案例中的导入过于冗长复杂,不够精炼。

具体建议:

①建议在导入过程中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导入设计,从而启发、 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运用想象和联想,或者提问和质疑的方式,引入 文本,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

②建议将故事情节导入的部分进行精炼,切忌喧宾夺主。 (2)目的:

①立足课本,从课本生。此诗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述了诗人的奉献精 神和赤诚,能够与文本内容进行对比,在课堂中产生相应的对比阅读, 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增强情感体会。

②加深学生对文本中心主旨的理解,通过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体裁 的对比,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从而培养创 造性思维。

Z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③能够加强语文学科课程的激趣功能,拓展了解诗歌的形式美和诗 歌的节奏,作者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 有一定的体现。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21.【参考答案】

错别字:

①“一副画面”改为“一幅画面”②“托俗”改为“脱俗”。

病句: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使我眼前一亮。 错误类型及修改:主语残缺,应去掉“使”。

22.【参考答案】

本篇习作最大的优点是文笔优美,引用诗词。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 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 的过程。本篇习作突出展现了作者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突出的表现能力。作者以“遇见”为题,深刻、新颖,文章选材比较典型,在整个习作的字 里行间展现出了多种遇见,例如一开始“遇见”易安居士,接着讲述了李 清照的一生,文辞优美,切中主题。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 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 感。本篇习作的字里行间都是作者通过接触词作,和词作作者遇见的满 目欣喜,引用诗词和文章有机结合,展现了作者的知识积淀和文学功底。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 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23.【参考答案】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 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是一篇勉学劝善 的优秀之作。文虽短,意却长,体现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 淡泊宁静中下功夫的主旨,告诫儿子切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把握文章理解文意,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力量。 因此我会给学生创造有关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 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从文章中探究精神要义。另外,本文是一

篇文言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词语难于理解的问题,所以除了通过朗读法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外,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 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学习文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从而提升整体把握 文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4.【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言知识。能够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理 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重要词语含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传达出的“淡泊宁静”的深刻人生理 念,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2)确立依据:

Z专业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