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b208586a0116c175e0e4800

“我”:代表了有良知、有灵魂的那类人。 三、(一)1.高傲不羁、“胆怯”表明游客对老虎的惧怕感;“绝望”是指:老虎不能满足游客的好奇与挑逗。 2.人们不再敬畏老虎,而是把老虎当作玩物。

3.老虎渴望回到山林中,不愿关在铁笼里。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4.“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对老虎的同情,对老虎遭受的不公而愤慨。

5.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6.观众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卑微的他们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所以说他们“可怜”;无聊的他们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所以说他们“可笑”。

(二)1.不行。因为“笔直”只是强调直的程度,而“直挺挺”不仅有“直”之意,而且形象地写出老虎困于铁笼的窘态,所以不能改动。

2.不能。因为这个词突出了老虎受伤害的严重程度。

3.不能,因为“听说”一词说明了材料的来源,未经查核;而它后面的诗句则丰富的诗的内涵,强调老虎受摧残的严重程度。

4.虽然他的反抗是徒劳的,但这抗争体现了它高贵的灵魂,所以使“我”感到羞愧。 (三)1.不羁的灵魂

2.“我”也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天雨。

4.“我”对华南虎不屈的灵魂顶礼膜拜,也体现了“我”屈辱灵魂的觉醒。

5.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6.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29 《马》

答案:一、略

二、法、博物学、作、皇家花园、《自然史》、科学小品、散文、人类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对比、由衷赞美、深刻同情。

三、(一)一、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二、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二)1.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

美貌: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比较,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第21页

2.拟人、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 (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的同情。

3.那些披着鞍鞯劳动的马,尽管受尽奴役,但剽悍豪迈的天性还没有完全丧失,而这些摆阔绰、壮观瞻的马所有的天性都丧失了,他们受到的是精神上的侮辱。“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三)、1.第一句。

2.驯良、豪迈、清心寡欲。

3.把马和其他凶猛的食肉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更能突出马惹人喜爱的原因:它的驯良、豪迈的性格。 四、1.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高贵。 2.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3.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4.《绿色蝈蝈》通过介绍蝈蝈的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等,教会了我们一些昆虫的自然科学知识;《马》通过马的两种特性,表达了对自由的礼赞。

30《狼》答案:一、1.完 通“只”,只 跟着 跟从 困窘 往四周看 柴草 盖上,遮蔽 放下 注视的样子 闭上 杀死 从柴草堆中打洞 大腿 名作动,打洞 睡觉 狡猾 原来是 空闲 像狗一样 突然

2.⑴ ①只 ②停止、停下来⑵ ①样子 ②打算⑶①攻击 ②敌人⑷ ①身前 ②上前⑸ ①它,指狼 ②的 ③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④狼⑹ ①用……来做……

②用 ③连词,来 ④连词,用来 ⑤认为⑺ ①指狼 ②指打麦场 ③指柴草堆 ④拾柴草堆 ⑤指屠户 ⑥代词,指狼⑻故 ①原来,从前 ②原因,缘故 ③老的,旧的 ④特意,故意⑼恐 ①担心 ②恐怕 二、整体感知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1)“ 目似瞑,意暇甚 ”,这样做的目的是麻痹屠户 。(2)“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先是遇到狼,想满足狼的欲望而不受攻击,但在狼贪得无厌的情况下,奋起反击。总体上来说是先有妥协的思想,但看清恶人本质后,最终鼓起勇气、勇敢果断、机智细心地解决困难的人。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看法:哪怕是像狼一样凶狠狡猾的敌人,最终也被杀死了。所以对于恶人,一定不能妥协退让,一定不能抱有幻想,只要我们勇敢地和他们进行斗争,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5.(1)《聊斋志异》清 蒲松龄 ⑵贪婪、凶狠和狡诈 机智勇敢 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8.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9.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0.议论 点明文章主旨 11.惧狼 御狼 12.C

第22页

13.狼

14.B 15.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16.D 17.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第六单元单元测验卷答案

1.A 2.B 3.A 4.D 5.D 6.B 7.C 8.C 9.C 理由: C句中的“何时何地,有什么样的强度” 即“这种随机性”;A句说明地震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不被人所察觉。B句指地震分布的规律性,D句指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 10.B 11.A12.D 13.B14.C15.C16.(1)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面前。(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17.(1)禽:通“擒”,抓获 (2)卒:最终

18.译文: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19.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20.(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黄梅时节家家雨(4)落花时节又逢君。(6)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21.(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或《拳打镇关西》 评分:共1分。

(2)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等。评分:共2分。答出两点即可。

22.这是一座必死的斑羚用生命组成的新生的桥。 23.通过“我”的感受来揭示和升华文章的中心意思,并引起读者的共鸣。24.镰刀头羊为种群的存续感到欣慰,为老斑羚的牺牲精神感到自豪,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它用生命给这次飞渡添上了悲壮的一笔。那灿烂的彩虹正象征了镰刀头羊的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25.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26.示例: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2分,任选一句,意近即可)

27.⑴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2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⑵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2分,意近即可)

28.示例:⑴经历: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2分,事例要扣住“独立”的含义,表意清楚即可)⑵感受: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1分,答题扣住“独立”和“战胜困难”即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