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使用说明(加注解释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E-20使用说明(加注解释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bdeea640b1c59eef8c7b4ff

该数值的总送风量,取较大值;剩下的两项分别是末端设备风机的静压及总效率。例题中考虑使用的是中速普通风机盘管,风机静压取30~50Pa。

选项卡“Sizing Data”中,大部分选项都是默认的。点击后首先进入“System Sizing(系统定量)”,右下方有两个子项“Hydronic Sizing Specification(循环水指标)”——冷冻水供回水温差(Chilled Water Delta-T)/热水供回水温差(Hot Water Delta-T),以“K”开尔文单位表示;“Safety Factor(安全系数)”——显热(Cooling Sensible),潜热(Cooling Latent)及Heating(冷负荷),以百分比表示,一般都取10%。 选中“Zone Sizing(确定分区风量)”选项,其右边的“Zone Sizing Data”选项下方有“Zone Airflow Sizing Method(各区风量确定方法)”和“Space Airflow Sizing Method(各房间风量确定方法)”两个选项。需要解释的是,由于软件提供“Computer-Generated(计算机生成)”完成风量计算,在这个前提下,系统需要明确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在计算送风量时,“Zone Airflow Sizing Method”和“Space Airflow Sizing Method”作为计算依据是同时被

考虑到的两个原则。根据英文版说明书,在计算送风量时有4种计算方法:

1. 空调分区风量:按该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Peak Zone Sensible Load)。

房间风量:当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各房间风量按此时各房间显热负荷计算(Coincident Space Loads)。

2. 空调分区风量:按该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Peak Zone Sensible Load)。 房间风量:按各房间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Individual Peak Space Loads)。若分区内的房间不是同时出现最大显热负荷,则该风量势必大于其空调分区风量,并导致风管系统设计过大。(?说明书中只提到二者风量将分别计算,究竟采用哪个的计算结果并没有

明确说明,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第四种计算方案。)

3. 空调分区风量:按该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Peak Zone Sensible Load)。 房间风量:按各房间所占面积平均分配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的风量。(Zone CFM/sqft or L/s/sqm)

4. 空调分区风量:为各空调房间送风量之和。(Sum of Space Airflow Rates)。

房间风量:按各房间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Individual Peak Space

Loads)。

此外,若在“Zone Sizing”选项下没有选择“Computer-Generated(计算机生成)”而是选择“User-Defined(用户自定义)”,则用户还需自己计算各区的风量并填入右边生成的表格中。

选项卡“Equipment”,在之前的“General”选项卡中若选择的“Equipment Type”为“Terminal Units”或“Chilled Water Air Handling Units”,则无需填写任何参数。点击“OK”,整个系统的建立过程就完成了,此时将重新回到最初要建立系统时的画面,以便新建第二个系统。

现在已可以预览或打印系统报告,查看方法是右键点击所要选择的系统,再点击“Print/View Design Data(打印/预览设计参数)”。之后会跳出“System Design Reports”对话框,在需要的栏目后标记“√”,点击“Preview”键即可查看。推荐选择的有“System Sizing Summary(系统计算汇总)”,“Zone Sizing Summary(空调区计算汇总)”,“Ventilation Sizing

21/24

Summary(通风量计算汇总)”,“System Load Summary(系统负荷汇总)”及“Hourly Air System Loads(系统逐时负荷)”(只选择Graph“曲线图”,时间由“July”到“August”。)

预览或打印系统报告

“System Design Reports”对话框

System Sizing Summary中可以看到空调系统的总冷负荷和总热负荷(当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时,其中的负荷值仅为新风负荷,不包括其它负荷,其他负荷可以在zone sizing summary中查得)、蒸汽加湿量、总送风量和新风量等。另外计算结果中会给出dew point(露点温度),请核对此数据和已经输入的送风温度,送风温度应高于计算表中的露点温度,

22/24

否则需要调整输入的空调送风温度。

Zone Sizing Summary中可以看到各个房间的显冷负荷和显热负荷,以及送风量等 Ventilation Sizing Summary中可以看到各个房间的总送风量、新风量、新风比等。有时候,全空气系统可能会有几种新风量的要求,取其中的最大值,比如同时满足人员新风量和10%新风比的新风量,那么比较好的做法是先输入人员新风量(在Spaces选项卡的第一页),根据该风量表的计算结果,如果小于10%的新风笔,则需要在Spaces选项卡中修改新风需求量,由**l/per.s改成**% of supply air.

Space Load Summary中可以看到各个房间的除新风负荷外的其他各项负荷,包括窗墙得热负荷、人员散热负荷等。

Hourly System Loads 中有两张表,一张是逐时负荷数值表,另一张是逐时负荷曲线图。如果是风机盘管加新风,则会有两项负荷Ventilation Load(新风负荷)和Terminal Load(末端负荷),两项叠加才是总冷负荷。另外如果有加湿,则数值表中全年12个月都会有Heating load,代表加湿所消耗的热量。请注意,如果weather中冬季的逐时气温为软件默认值,则会发现该表中冬季的负荷值还是冷负荷,而且还不小,原因在前面介绍weather中有提到。如果想要冬季的逐时负荷也是对应正常温度下的热负荷,则需要自行修改weather中冬季的逐时温度为冬季干湿球温度,则可以得到理想的冬季热负荷曲线。

浏览完报告需要返回软件的编辑状态时,直接点击工具栏最右边的“×”退出即可。

步骤六、选择制冷机组及锅炉。

单击左边“Plants”图标,再双击“New default Plant”,会跳出“Plant Properties(机组特性)”对话框。在“General”选项卡中键入设备名称,并在“Plant Type(机组形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合适的机组。本例选用“Generic Chilled Water Plant(普通冷水机组)”。

在“Systems”选项卡中,将机组负责的系统添加即可。方法与前面将房间添加到空调分区一致,同时系统亦支持反复添加功能。

除了冷水机组外,锅炉模型也可以相同方式创建,创建的模型连同冷水机组模型及之前建立的窗门模型等保存在工程数据库中。

Plants中可以输出三种表格,总冷负荷表,总热负荷表,冷负荷逐时表。用于确定主机的制冷量或供热量。

23/24

得到报告的方法与查看系统报告一样,需要解释的是,该软件只提供制冷工况下建筑的逐时负荷,而不提供供热工况下的逐时负荷,计算时只考虑系统的最大冷负荷。

以上仅为HAP基本的操作说明,对报告部分的分析以及其他设备条件下的操作方法没能做阐述,更详细和完整的使用方法还请参见原版英文说明书。请注意:在每一个输入界面中的右下角都有一个help(帮助)按钮,如果对该界面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按下help可以查到该界面的英文版详细解释和说明。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该说明书编制过程中难免有疏漏,还望读者谅解。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将其完善,谢谢!

Gabriel Xie ,Maggie Yin December 10, 2007

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