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1-9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2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1-9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2291cf08a1284ac85043f8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

二、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解释要解释的加点字,最后按要求分类。

刚正不( ) __________ 一( )一和_________ 喜( )乐见 好( )喜功__________ 惟( )惟肖__________ 字正( )圆 褒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要求写出倒顺词。

同义: ( )----( ) ( )----( ) 不同义: ( )----( ) ( )---- ( 0 四、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语句的练习。

1、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黄海滩涂是片广阔的土地,那里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饲养的理想产所。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这件事过了许多年,( )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3、将下面这个句子改成带问号的但意思不变的句子: 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4、照样子,仿写句子:

夏天,知了不厌其烦地在树上唱着歌。 五、请根据课文及其相关内容填空。

1、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又叫人_______,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_________诗,让诗人感到悲的原因是__________。 请再写出一句古代诗人爱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忠实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重点要歌颂的是高原柳,可他又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

鱼与鱼竿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后来,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1、 结合短文理解词语。2%

硕 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道扬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先两人中要到一篓鱼的那个人不久后饿死的原因是————而要到一根鱼竿的那个人看到大海时还是饿死的原因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从“后来同是饥饿的两个人同样得到长者的恩赐,最终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这一事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2

基础知识部分(41分)

五 按要求写句子(5分) 1.冬天下雪。(扩句)

2.紫水晶般的葡萄结满了碧绿枝蔓。(缩句) 3.班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班级的纪律。(改成反问句)

4.美丽的荷花随风摆动。(改为拟人句)

5.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 六 积累运用(20分) 1.古诗填空(4分)

(1) ?为有源头活水来。(2)纸上得来终觉浅, 。 (3) ,青春作伴好还乡。(4)王师北定中原日, 。 2.写出你喜欢的两句名言并说出为什么喜欢。(4分)

(1)名言: 喜欢的原因: (2)名言: 喜欢的原因: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①这时,埃斯内尔又______过一只__________,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__________,它是我们送给你的_________,请收下吧!”埃斯内尔是______的老师,他送的礼物是____________,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________,_____着,_______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_______草原热闹起来:______声,车声,________声,响成一片。(3分)

2

③在语文书中,我们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如“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 。”又如“大风起兮云飞扬, , !”我们还积累了许多谚语:上有天堂, 。桂林山水甲天下, 。

东北有三宝: 、 、 。雁门关外有人家, , 。(5分)

阅读部分(29分)

(一)郑板桥爱子(14分)

郑板桥( )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 )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六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墨代养。郑墨对小宝十分宠爱。小宝常( )地说“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让郑板桥知道后,心里非常( ),就给弟弟写信到:“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呢?但教更重于养。”他要求弟弟严加管教。

为了使小宝健康成长,后来郑板桥又把小宝接到自己身边,以便言传身教。当时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中没有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了一个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省下来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走到门外。这时,小宝发现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站在门边,正用饥饿的眼光看着他。小宝立即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郑板桥知道后,高兴的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喜欢你。”

当郑板桥病危时,他把儿子叫道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待儿子将馒头送到他床前时,他已经断气了。小宝悲痛的大哭,突然发现床边有张纸条,上面写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上了“自立”的一课。 1.认真读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2.结合上下文解释:(2分)

言传身教: 自立: 3.本文通过三件事记述了郑板桥是怎样爱子的,情分别概括地写在横线上。(6分) (1) (2) (3) 4.看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2分)

(二)永不贬值的财富(15分)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

3

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______ ,而实际是指________ __。(2分)

2.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______ _

_,详写了_____ _____。这样安排是为了_______ _ (4分)

3.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句子。(字数不少于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5.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2分)

6.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部分(30分)

“爱尝试”是孩子的天性。“尝试”的过程是学习、实践、探索、创造的过程,请你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尝试,把过程写具体,把当时的感受写清楚,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水平测试3

一、按要求写字词句。(25分)

1.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2分)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2. 看拼音写词语。(6分)

shynɡ sǐ yōu ɡuün quán sh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