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精选3份合集)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27e1d8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氨水 B.滤液 A 中加入 NH4HCO3 溶液产生 CO2 C.沉淀 B 的成分为 Al(OH)3 D.将溶液 C 蒸干得到纯净的明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选项,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氢氧化钾,故A错误;

B选项,滤液A为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铵,故B错误; C选项,根据B选项得出沉淀B的成分为Al(OH)3,故C正确; D选项,将溶液C蒸干得到明矾中含有硫酸钾杂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

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铵,不是水解反应。 9.化学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节约燃料成本 B.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的甲醇属于可再生燃料 D.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

B. 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得到含盐量较大的淡水,其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 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甲醇为燃料,可再生,C正确;

D. 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再降解回归自然,实现“碳”的循环利用,D正确; 答案为A。

10.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还原铁粉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夜空中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 C.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土可作水果保鲜剂 D.燃煤中加入CaO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

A.Fe具有还原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则还原铁粉可以用作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故A正确; B.含有灰尘的空气属于胶体,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乙烯具有催熟效果,能够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放在水果箱里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故C正确;

D.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D错误; 故选D。

11.对于2SO2(g)+O2(g) ?2SO3(g),ΔH<0,根据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5时采取升温的措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

B.t3时采取减小反应体系压强的措施 D.反应在t6时刻,SO3体积分数最大

A.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速率相等,而所给可逆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故此时改变的条件应为加入催化剂,A不符合题意;

B.t3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由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移,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可能是降低温度;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故此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B不符合题意; C.t5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由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移,结合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故此时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C不符合题意;

D.由于t3、t5时刻,平衡都是发生逆移的,故达到平衡时,即t4、t6时刻所得的SO3的体积分数都比t1时刻小,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A.加入少量W,υ(逆)增大 C.升高温度,υ(逆)、υ(正)都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判断。 【详解】

2Z(g)+W(s) + 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平衡后加入X,方程式中的Q增大

A. 物质W为固体,加入少量W不改变W浓度,故υ(逆)不变,A项错误;

B. 题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当温度、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必然不变。故压强不变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B项错误;

C.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故升高温度,υ(逆)、υ(正)都增大,C项正确;

D. 方程式中的Q表示每摩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平衡后加入X,平衡右移,但Q不变,D项错误。 本题选C。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B.石油分馏得到的石油气常用来制造塑料或作为燃料

C.用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合成液态烃和含氧有机物的过程也属于煤的液化 D.垃圾分类处理后,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可进行焚烧发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沼气为秸秆等植物发酵而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石油中石油气的沸点最低,所以石油分馏最先得到的是石油气,可作为燃料,石油气也常用来制造塑料,故B正确;

C.用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合成液态烃和含氧有机物是使煤经过化学反应生成液体燃料,属于煤的液化,故C正确;

D.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腐烂发酵、产生一种气体沼气,故D正确; 故选A。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25 ℃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数目为0.1NA C.15 g HCHO中含有1.5NA对共用电子对

D.常温常压下,22.4 L甲烷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4N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铜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与稀硫酸不反应,含0.2 molH2SO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并不能完全反应,所以转移电子数一定小于0.2NA,A项错误;

B. 25 ℃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浓度为10-13mol/L,则1L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数目为1×10-13NA,B项错误;

C. 一个HCHO分子中含有2个碳氢单键和一个碳氧双键,15 g HCHO物质的量为0.5mol,即4对共用电子对,因此15 gHCHO含有0.5mol×4=2mol共用电子对,即2NA对共用电子对,C项错误;

D.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22.4 L甲烷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因此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4NA,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公式n=V(Vm=22.4L/mol)的使用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并且也是高频考点,在使用时一定看清楚两点:①Vm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②在标准状况下,该物质是否为气体。本题D项为常温常压,因此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22.4 L甲烷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因此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4NA。 15.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后分液

B.图2:电解精炼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