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及专题训练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及专题训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2fce6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6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一种波: 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波具有能量(声波击碎胆结石,声波使烛焰晃动) 声速: 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速度最大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单位:分贝(dB)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给人的体验是声音的尖锐或者浑厚) 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快慢,声源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振动的快慢用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Hz) 响度 声现象声音的特性 音调 音色:音色通常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乐音与噪声: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是没有规律的。 噪声的来源:生活噪声﹑工业噪声﹑交通噪声 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控制:声源处控制噪声,传播途中控制噪声,人耳处减弱噪声 令人厌烦的噪声 可听声: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特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剂﹑超声波焊接器。 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特性: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产生: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超声波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次声波 1

升华(吸) 熔化(吸) 汽化(吸) 固态 凝固(放) 液态 液化(放) 凝华(放)

气态 熔点 沸点

物质的三态:通常情况下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有关。 加热仪器酒精灯的使用(外焰加热﹑灯帽盖灭)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摄氏度,符号C,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温度 常见的温度计: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3)寒暑表。 温测量仪器: 度计 工作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种类: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物态变化汽化 蒸发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条件:吸热(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表面的气体流速3.液体表面积大小等。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沸腾现象:声音由大变小,气泡由少变多,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2.继续吸热。 温度计使用: 汽化和液化 沸腾 液化 定义: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条件:放出热量 使物体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或者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特点: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熔化 熔化和凝固 凝固 (按照熔化特点)固体分类晶 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常见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熔 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升华 升华和凝华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特点(条件):升华吸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升华(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干)碘的升华,灯泡变黑,干冰升华(人工降雨)。 凝华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特点:凝华放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凝华(霜,冰花的形成,碘的凝华) 2

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注:月亮,发光屏幕不是光源)。 光源 分类 天然光源:太阳﹑水母﹑闪电; 人造光源:火焰﹑灯光。 光的色散: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光照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吸收, 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会透过它。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光的色彩 光的色彩、 颜色 物体的颜色 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性质: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所有物体都在不停的向外辐射红外线。 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追踪导弹 红外线 人眼看不见的光 不可见光 紫外线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性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光速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表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现象:影子的形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液体,固体按顺序递减。 真空中的光速3×10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8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 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求物像的大小,距离。 成像作图:平面镜是像与物体的对称轴,像为虚像,用虚线, 生活中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潜望镜,牙医用反光镜。 光污染: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光的反射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三线两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三线两角: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当光的折射发生在空气与另外一种介质之间时,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光疏物质中的那个角较大。 光的折射现象:水变浅了,水中看岸上的人变高,海市蜃楼,幻日,变形的太阳等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 特点 凸透镜(会聚透镜) 凹透镜 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结构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折射作用 会聚 发散 成像 成像多样 正立缩小 相关概念:光心(O)、焦点(F)、焦距( f)、物距(u)、像距(v)、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同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f<u<2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凸透镜:照相机镜头,眼睛的晶状体。 照相机与眼睛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成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与眼镜 视力矫正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之前,看不清远处的景物,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之后,看不清近处的景物,用凸透镜矫正。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物镜为凸透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但是目镜的焦距较小(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显微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较小(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4

光的折射 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