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各章知识点梳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各章知识点梳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33b1b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3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净化 4、对有效数据进行保存和整理 数据收集技巧:

1、直接查阅和收集文字资料、报表、账册等纸质载体数据和电子化数据 2、有计划的访谈

3、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4、现场观察和实践参与 需求分析报告:是开发方和用户方签订系统开发协议时的参考文档,可为将来形成更为细致的需求说明和系统说明书提供依据。 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经济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 3、管理可行性 4、法理可行性

系统逻辑模型设计:从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抽象出信息流程,对信息流的运动进行梳理,使信息流、业务流和人员操作等形成合力的关系。这部分工作被称为系统逻辑模型设计。 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他用规范化的图示符号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抽象性 数据流程图 加线表示重复的外部实体、数据存储 概括性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 数据流 数据处理 外部实体 数据存储 1、外部实体:不受所描述系统的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对象。 2、处理功能:信息系统中从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的变换过程。 3、数据存储:表示要保存的数据

4、数据流:表示数据或信息载体的传递路径。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1、背景图:阐述了基本环境、

2、顶层数据流程图:根据背景图分解细化得到

3、低层次数据流程图:由顶层图分解而成的下层图被称为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数据分析: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字字典的形式做出定义和说明。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由各类数据和说明所组成的集合,是可供人们访问和查询的、用来将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元数据的总目录。是对数据流层图中的相关成分进行解释和描述的工具。

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的关系:数据流程图中的要素都要有规范的编号,并借助数据字典进行说明。数据字典清楚地表名了各数据元素的编号、名称、构成、特征和联系等。 数据字典的条目:

1、数据项:数据中的最小单位,又称数据元素。 2、数据结构:描述了某些数据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3、数据流:可有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 4、处理功能

5、数据存储:需要说明该存储的数据结构。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6、外部实体

功能分析:可采用决策树或者决策表工具,详细说明该功能的处理规则,即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功能。

1、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源自决策分析技术,一般用来对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适合描述多种条件组合下的决策策略。

决策树的优点:非常直观,容易理解。但是当可选的策略较多,或有较复杂的组合时,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出判断的过程,也难于保证判断的策略的完备性。

2、决策表:又称为判断表,是一种表格状的分析工具,适用于描述和处理判断条件较多 、各种条件相互组合的多方案决策过程。 1、影响处理的条件

决策表 2、条件发生的状态或取值 3、可能的处理决策 4、处理选择的规则

3、结构化语言:是具有规范表达形式的自然语言。 数据/功能分析:

格栅图是进行数据/功能分析时常用的工具,U/C矩阵是一种特殊的格栅图。借助这些工具可具体分析数据资源和新系统处理功能之间的对应支持情况,以便合理安排资源分布,并合理组织各项功能。

1、格栅图:用网格分布的方法直观地表示两个方面的开发资源之间的关系。 2、U/C矩阵:被称为功能格栅图。

1、完备性检验:每个数据类列必须有一个C,并至少有一个C,每个功能行必须有C或者U。否则这个U/C矩阵是不完备的。

2、无冗余性检验:每个行或者列必须有C或者U,不允许有空行或者空列。

系统说明书:系统分析最后一项任务是编写系统说明书,也叫系统功能需求报告。它是系统分析阶段正式提交的工作成果。 1、对原系统的阐述 2、新系统的目标与范围 系统说明书: 3、新系统的建设方案 4、系统应用环境 5、系统开发计划

七、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活动: 1、系统总体设计 2、系统详细设计 3、编写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任务: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结构设计应用软件的物理结构。 系统物理模型必须符合逻辑模型,能够完成逻辑模型所规定的信息处理功能,这是物理设计的基本要求。

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遵循基本的机构化程序设计的规范。模块化、结构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构成了结构化设计方法的核心内容。

1、程序的结构化设计:出发点是要改变人们在软件设计中率性、随意的方式,保持程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软件程序合作开发的难度。 三种基本的程序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2、模块的结构化设计:遵循结构化设计的思想,模块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阐明。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控制结构图:又称为结构图或者模块结构图。它表示出一个系统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调用关系、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的传递关系,它是设计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工具。 模块 模块调用关系,箭尾连接上层模块,箭头指向被调用模块 。 表示模块间数据传递,实心表示数据控制的信息传递 数据存储 顺环调用下层 选择调用下层 模块调用规则:

1、每个模块有自身的任务,只有接受上级模块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

2、模块之间的通信只限于其直接上下级模块,任何模块不能直接与其他上下级模块或同级模块发生通信联系。

3、若有模块要与非直接上下级的其他模块发生通信联系,必须通过其上次模块进行传递 4、模块调用顺序为自上而下

控制结构图的作用:既能反映系统整体结构,又能反映系统的细节,能准确反映各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控制结构图,将系统任务分散为许多模块,可以由不同的设计人员分别承担不同模块的设计和实施,便于管理与控制。 模块的划分的规则:

结构化设计对软精简系统自上而下的分解,表现在控制图上就是对模块的逐级划分,直到底层模块。其所要满足的条件: 1、系统项目容易开发 2、降低系统开发的成本 3、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系统容易维护:针对某个模块的纠错、升级和功能维护局限在该模块内部,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其他模块的功能受到牵连而必须同时调整,避免系统陷入难于修改的被动局面。

高凝聚性:模块内部要紧实,每个模块只实现一个明确的功能。 相反相成 低耦合性:模块之间联系要松散,模块自身对其他模块的依赖程度要低。 模块之间的凝聚模式:

1、偶然凝聚:各组成部分处理无关,偶然组合。组织最差的模块,凝聚程度最低 2、逻辑凝聚:各部分处理逻辑相似,功能彼此不同。

3、时间凝聚:处理执行时间彼此有关,聚成在一起的模块。

4、数据凝聚:模块内部包含若干处理,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且前一处理所产生的输出数据是下一处理的输入数据。

5、功能凝聚: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明确的功能,且完成该功能所必须的全部组成部分都包含在模块中。

数据耦合 模块耦合:模块之间的信息联系方式,被称为模块的耦合

控制耦合

1、数据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调用关系传递被处理的数据被称为数据耦合

2、控制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调用关系,不仅传递数据,还传递对运行过程有影响的控制信号。

3、非法耦合: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内部发生联系,即一个模块中的某些内容在另一个模块中以某种方式被引用,被称为非法耦合。 控制结构图的绘制:控制结构图的依据是数据流程图。将上层数据流程图映射为上层结构控制图,由顶层数据流程图开始,逐级下推。

模块分解方法:1、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分解: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块,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即内部包含若干顺序执行且对某些数据进行转换处理,称为转换为中心的结构。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部分 2、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分解

处理过程设计:处理过程设计就是要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一个模块内部处理过程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将成为以后编写处理程序的基础。每个模块都可以看成独立子系统,具有自己的输入、加工处理、输出几个部分。描述这个处理逻辑的图成为IPO图(输入--处理--输出)。 IPO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又称为程序设计任务书。 界面设计:在总体结构约束下,对系统软件系统与用户之间交互接口的设计,包括对话窗口、选择菜单、输入输出窗口设计等很多方面。

卡片分类法:是一种探索人们如何将项目分组的技巧,在开发网站的结构上常用,它可以提高用户在网站搜索成功的可能性。

步骤如下:1、将需要分类的项目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写一个名称,像洗牌一样打乱卡片顺序并将其摊在桌子上,让参与者清楚看到卡片内容。

2、请不同参与者以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对所有卡片进行分类和归类。

3、要求参与者自行梳理各个分组,必要时为分组做出新的命名,写在空白卡片上 4、当所有参与者都完成分类过程后,根据最大共识的分类结果建立起选单结构 好的窗口设计应满足:

1、对功能和信息的表现力强 2、保持统一的风格 3、突出核心功能 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1、保证输入的正确性 2、输入数据的完整性 3、数据输入的效率 输出界面设计: 1、输出内容 2、输出方式 3、输出版面布局 代码设计:

代码设计的重要性:

1、可以唯一的标识一个分类对象

2、加快输入,减少出错,提高处理效率 3、便于存数和检索,节省存储空间 4、使数据表达标准化,简化处理程序 5、为全局数据一致性提供了基础

代码:又叫信息编码,是作为事物唯一标识的、一组有序字符组合。 代码设计:就是用规范化的编码符号来标识所有信息实体的工作工程。 代码设计的原则: 1、唯一性 2、简单性 3、可识别性 4、可扩充性 5、合理性 6、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