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专题5-功和能(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专题5-功和能(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431d1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e

5.如图18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于O点,自由静止在A位置.现用水平力F缓慢地将小球从A拉到B位置而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60°,此时细线的拉力为F1,然后放手让小球从静止返回,到A点时细线的拉力为F2,则( )

图18

A.F1=F2=2mg

B.从A到B,拉力F做功为F1L

C.从B到A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 D.从B到A的过程中,小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一直增大 答案 A

解析 在B点,根据平衡有:F1sin 30°=mg,解得F1=2mg.

12v2B到A,根据动能定理得,mgL(1-cos 60°)=m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m,

2L联立两式解得F2=2mg,故A正确;从A到B,小球缓慢移动,根据动能定理得,WF-mgL(11

-cos 60°)=0,解得WF=mgL,故B错误;从B到A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大小在变化,

2径向的合力在变化,故C错误;在B点,重力的功率为零,在最低点,重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重力的功率为零,可知从B到A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6.人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如图19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图19

A.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1B.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v2

2

C.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mghcos θ 1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v2

2答案 D

1

解析 由动能定理可知,人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的功及物体增加的动能之和,大于mv2,

2

大于mgh,故A、B错误;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mgh,故C错误;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1

物体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一定等于动能的改变量,即等于mv2,

2故D正确.

7.一个排球在A点被竖直抛出时动能为20 J,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又回到A点,动能变为12 J,设排球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则( ) A.上升到最高点过程重力势能增加了20 J B.上升到最高点过程机械能减少了8 J C.从最高点回到A点过程克服阻力做功4 J D.从最高点回到A点过程重力势能减少了12 J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整体过程中动能(机械能)减少了8 J,则上升过程克服阻力做功4 J,下落过程克服阻力做功4 J.上升到最高点过程动能减少量为20 J,克服阻力做功4 J即机械能减少4 J,则重力势能增加了16 J,A、B错误;由前面分析知C正确;从最高点回到A点过程动能增加了12 J,机械能减少4 J,则重力势能减少16 J,D错误.

8.在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小于10 m/s时可认为空气阻力与物体速度成正比关系.某科研小组在研究小球下落后的运动过程时,得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作出t=0.5 s时刻的切线,如图20所示.已知小球在t=0时刻释放,其质量为0.5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图20

(1)小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最大值. 答案 (1)2.25 J (2)3.75 N

解析 (1)由图像可知,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前瞬间速度v1=5 m/s,碰撞后瞬间速度v2=4 m/s,

112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ΔE=mv21-mv2 22

代入数据可得ΔE=2.25 J.

Δv

(2)由图像可得t=0.5 s时小球加速度a==4 m/s2

Δt由牛顿第二定律mg-f=ma,

由于f=kv,k=0.75,则fmax=kvmax=3.75 N.

9.如图21甲所示,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足够长.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的底端,另一端与质量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接触,滑块与弹簧不相连,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t=0时释放滑块.在0~0.24 s时间内,滑块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102 N/m,当t=0.14 s时,滑块的速度v11=2.0 m/s.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Ep=kx2(式中k

2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求:

图21

(1)斜面对滑块摩擦力的大小f;

(2)t=0.14 s时滑块与出发点间的距离d; (3)在0~0.44 s时间内,摩擦力做的功W. 答案 (1)4.0 N (2)0.20 m (3)-1.64 J

解析 (1)当t1=0.14 s时,滑块与弹簧开始分离,此后滑块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滑块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题图乙可知,在这段过程中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1=10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f=ma1 所以f=4.0 N

(2)当t1=0.14 s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所以此时滑块与出发点间的距离d等于t0=0时弹簧的1

形变量x,所以在0~0.14 s时间内弹簧弹力做的功W弹=Ep初-Ep末=kd2.在这段过程中,

212

根据动能定理有W弹-mgdsin θ-fd=mv1-0

2可求得d=0.20 m

(3)设从t1=0.14 s时开始,经时间Δt1滑块的速度减为零,则有 0-v1

Δt1==0.20 s

-a1

这段时间内滑块运动的距离x1=

20-v1

-a1

=0.20 m

此时t2=0.14 s+Δt1=0.34 s,此后滑块将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此时加速度的大小 mgsin θ-fa2==2.0 m/s2

m

1

在0.34~0.44 s(Δt2=0.1 s)时间内,滑块反向运动的距离x2=a2Δt22=0.01 m 2所以在0~0.44 s时间内,摩擦力f做的功 W=-f(d+x1+x2)=-1.64 J

1

10.如图22所示,粗糙水平面与半径R=1.5 m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B点,质量m=1 kg

4的物体在大小为10 N、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的拉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到达B点时立刻撤去F,物体沿光滑圆弧向上冲并越过C点,然后返回经过B处的速度vB=15 m/s.已知sAB=15 m,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图22

(1)物体到达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和物体越过C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1)130 N 9.75 m (2)0.125

112解析 (1)设物体在C处的速度为v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mv2=mv①

2C2B

2vC在C处,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C=m②

R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解得: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FC=13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到达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C′=13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