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2010-2011年最新按章节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宏观经济学习题2010-2011年最新按章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43e930b90d6c85ec3ac651

(t),表示每一次求职活动的单位成本降低。(2分)相应地,最优搜寻时间就由t*移到t1*,也就是说,劳动者自愿失业的时间延长。可见,失业救济金或保险金虽然提高了失业者的收入,但同时也增加了失业。(2分) 3.失业治理政策有哪些?

关于失业的治理政策,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2分)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首先从劳动力的供给角度,使劳动力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劳动力需求。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还包括提供就业的信息服务,加速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工资变动的灵活性,如寻求工资谈判分散化和提倡工资非指数化等等。(2分)

所谓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彻底消除失业现象是不可能的,就业水平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是难以改变的。既然消除失业现象是不可能的,减少失业人数也很困难,而失业又会造成社会成员收入的巨大差异,那么就应该实施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对失业者进行救济,也就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通过发放失业救济和失业保障,使失业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2分) 4.什么是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有什么区别?

自然失业就是指那些与经济运行机制无关,由“自然”因素决定的失业人口。(2分)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与经济运行机制无关,被定义为自然失业。(1分)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1分)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的数量和失业工人的数量是相当的,仅仅是因为双方没有及时找到对方,或者找到对方需要时间和成本。(1分)周期性失业不同,当周期性失业水平较高的时候,工作机会的数量要低于失业人口。(1分)

5.为什么说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失业?

(1)政府行为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各个国家都规定了最低工资水平,某些情况下,这会导致工资无法下降到均衡水平。对大多数劳动者而言,最低工资法对他们不起任何作用,因为他们的工资

水平远远高于这一水平,但是对某些非技能劳动者而

W/P S 言,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工资水平,从而

使企业对他们的需求量下降。

(W/P)1 如果劳动的实际工资等于(W/P)0时,劳动力

(W/P)0 E 市场的供给恰好等于需求,劳动者能够充分就业,均

衡点为E。当最低工资制度规定的最低工资(W/P)1

D 高于均衡价格,在这一工资水平下,劳动力需求量为

L1 L L L1,供给量仍为L,供求缺口L1L就是失业人口数。(3分)

(2)企业行为

效率工资模型认为雇主主动把本企业职工的工资定在高于劳动力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上。这一理论模型假定,工人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是与工资相关的,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如果工资定在较低水平上,尽管企业工资成本降低了,企业内的工人可能不提供最佳效率,使企业利润水平下降。因此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愿意把工资定在较高的水平上。在这一工资水平上,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就会存在失业。(3分)

(3)劳动者的行为

工会力量的存在是工资刚性的另一个原因。工会代表劳动者集体与雇主就工资水平进行谈判时,讨价还价的能力大大加强。这时工会工人的工资水平就不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水平决定,而是由集体谈判的结果决定,工资水平往往高于市场工资水平,使得企业减少对劳动者的雇佣量。

工会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己所在企业的工资水平,同时也会对那些没有成立工会的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间接影响。企业工会的成立不仅会提高工资,而且也提高了劳动者在其他方面的谈判能力,如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等,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没有工会的企业为避免成立工会的威胁,也会主动提高工资以防工人不满而成立工会。(2分) 6.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更严重?

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但失业者都缺乏在这些部门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培训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四、计算题

1.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 (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1)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因此,

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 (2)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1.3?100%??100%=68.4%。

劳动年龄人口1.9 (3)失业率=

失业者0.1?100%??100%?7.69%。

劳动力1.3

第五章 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

1.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有( B )

A.工资收入者 B.利润收入者 C.固定利率债券的持有者 D.养老金获得者 2.货币供给M3是由( D )组成。 A.通货,硬币,旅行支票和活期存款

B.通货,硬币,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和少于100 000美元的储蓄存款

C.通货,硬币,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少于100 000美元定期存款,所有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欧洲美元

D.通货,硬币,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单,货币市场基金,所有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欧洲美元

3.假定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基年是1991年,1996年的指数是258,从1991年到1996年消费者价格上升了:

A 258%。 B 158%。 C 58%。 D 1.58%。 E 1.29%。 答案:B

4.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被称为:

A 负通货膨胀。 B 价格缓慢下降。 C 通货紧缩。 D 逆通货膨胀。 E 反通货膨胀。 答案:C

5.当通货膨胀率突然上升时, 的境遇变好了, 的境遇变坏了。 A 债权人,储蓄者 B 储蓄者,债权人 C 债务人,债权人

D 债权人,债务人 E 债务人,借款人 答案:C

6.当通货膨胀率突然下降时, 的境遇变好了, 的境遇变坏了。 A 债权人,储蓄者 B 储蓄者,债权人 C 债务人,债权人 D 债权人,债务人 E 债务人,借款人 答案:D

7.以下哪一项定义是正确的?

A 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B 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C 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减去实际利率。 D 实际利率减去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 E 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答案:E

8.假设名义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20%,实际利率是

A 10%。 B -10%。 C 30%。 D -30%。 E 不确定。 答案:B

9.短期国库券与货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但货币是较好的交换媒介。现在许多支票账户可以支付利息(而以前是不可以付利息的)。对于给定利率的短期国库券,付给支票账户的利息: A 减少了货币的机会成本,诱使人们持有较少的货币。 B 增加了货币的机会成本,诱使人们持有较少的货币。

C 对货币的机会成本没有影响,仍然是按付给短期国库券的利率计算。 D 增加了货币的机会成本,诱使人们持有较多的货币。 E 减少了货币的机会成本,诱使人们持有较多的货币。 答案:E

10.随着 ,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上升。

A 实际利率上升 B 名义收入增加 C 价格水平的倒数上升 D 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E 名义利率上升 答案:B

11.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A 在名义收入降低时增加。 B 由于货币具有计量单位的职能而产生。 C 在利率上升时增加。 D 由于货币具有价值贮藏的职能而产生。 E 在名义收入上升时增加。 答案:E

12.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

A 利率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 C 货币供给减少。 E 利率下降。 答案:E

二、名词解释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 4.流动性陷阱 5.基础货币 6.货币乘数 7.法定准备金率 8.古典两分法 9.铸币税 10.费雪效应 11.事前实际利率 12.事后实际利率 1.交易动机: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

2.预防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投机动机: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等待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行投机。

4.流动性陷阱:利率低到所有人认为它肯定上升时,货币的投资性需求可能无限大,任何新增货币供给都被人们持有,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利率进一步下降,称为“流动性陷阱”。 5.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位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公众所持有的现金称为基础货币。 6.货币乘数:将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比例系数称为货币乘数。

7.法定准备金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8.古典两分法: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这种观点称为古典两分法。

9.铸币税:发行货币以提高政府收入就如同向货币持有者征收了一笔通货膨胀税,称为铸币税。 10.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关系,即通货膨胀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名义利率也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一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11.事前实际利率:事前实际利率指借款人在签定借贷合同时所期望的实际利率。

12.事后实际利率:事后实际利率是按照借贷合同上的名义利率所最终实现的实际利率。 三、简答题

1.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通常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测算货币数量?

交换媒介职能、计价单位职能、价值贮藏职能(3分) 有四个主要的货币范畴:通货、M1、M2、M3。(3分) 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假定某经济长期经历5%的通货膨胀率,且每个人都正确地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在5%。这样所有经济行为都根据5%的通货膨胀率来调整。这样一个经济中,通货膨胀没有任何实际成本(1分),除了两个例外:

(1)第一个例外源于现金不付利息。当有5%的通货膨胀时,现金的回报率是-5%;通货膨胀率上升,持有现金的成本上升,对现金的需求下降,个人手持现金减少,从而去到银行把现金转换成生息资产的次数增加,鞋底磨得更勤,浪费了时间,戏称“磨鞋底”成本(shoe leather costs)。这一成本很小。(2分)

(2)菜单成本(menu costs)。因通货膨胀,人们不得不投入时间、精力、实际资源于产品加价和改变对电话、自动售货机和收银机的付款这样的事实。这些成本不值得大惊小怪。(2分)

这里的通货膨胀率较低,不会破坏整个支付系统。在这样低的通货膨胀率下,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小的。(1分) 3.加尔文〃柯立芝曾说:“通货膨胀是政府拒绝付款。”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同意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通货膨胀是可以预期还是不可预期的,在这里重要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货膨胀能减轻政府债务负担,能给政府带来很多好处。(1分)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通货膨胀会使财富从债权人转移到债务人,从而减轻债务人的负担。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债务人,它会倾向于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减轻其债务负担,这相当于政府通过通货膨胀政策拒绝付款。(2分)

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到在理解这句话中是重要的。如果通货膨胀被预期到,那么政府在发行货币,或发行债券时,人们已经把预期的通货膨胀预计在内了,通货膨胀将由利率的高低来补偿,因此,不存在政府拒绝付款的说法。(1分)但是在现实中,利率是不可能对通货膨胀作出充分调整的,因此,即使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存在部分政府拒绝付款的因素。如果通货膨胀是没有预期到的,那么如果政府引起了高速通货膨胀,提高了一般物价水平,并且减少了庞大政府债务的实际价值,而人们却不能获得更高的利息来补偿,因此,政府最终支付的债务量小了,所以说政府拒绝付款了。(2分)

4.在威克纳母国,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实际GDP每年增长5%,货币存量每年增加14%,而名义利率是11%,实际利率是多少?

根据ΔM/M+ΔV/V=ΔP/P+ΔY/Y (2分) ΔP/P=9% (1分)

由费雪方程:i=r+π(2分) 可得实际利率: r=2%。(1分)

5.在1994年,出版协会的一篇报纸报道,美国经济正经历低通货膨胀率。它说,“低通货膨胀有一种负面影响:4500万社会保障和其他津贴的领取者将看到他们的支票在下意念仅仅提高2.8%。”(注:在美国,社会保障与津贴是经过通货膨胀指数化的。) (1)为什么通货膨胀会影响到社会保障和其他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