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训练卷(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544b77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1

居住。以朝散大夫的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 8. (1)

【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更显出山寺的僻静,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解析】第一问,要具体描绘出所写场景,然后点明场景的特点。第二问,先明确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分析。 (2)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愤郁不平之气。

【解析】这两句诗,上句写景,描绘的是山中清幽的景。下句写人,“幽人”,是隐居者,这是诗人自指,从而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隐士情怀;而一个“惟”,稍微带出了诗人的愤郁不平之气。 9. (1) 【答案】B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 (2)

【参考答案】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

国家局势的担忧。

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心中无限悲苦。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颔联蕴含的思想情感,注意结合“海内风尘”分析忧国之情;结合“诸弟隔”分析对诸弟的思念;结合“天涯”“一身遥”分析漂泊之悲。 10. (1)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项,“渐映”写舟行的渐见过程,不是写月光的逐渐明亮;C 项,“化实为虚”错误,这是从实景转入虚景,属“由实入虚”的手法。 (2)

【参考答案】①“水似蓝”,表现出水深莫测,以及西塞山势的峻峭,由于山间葱茏的林木草色的映衬,使得江水呈现出蔚蓝的颜色;②“乱云如絮”写出了云层如轻飘的花絮,在山间起伏缠绕,非山势高峻难得有此景象,起伏的乱云,缠绕山间,倒映水中,使山势与水面通过乱云的衔接,而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③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把云比喻成飞絮,形象写出其缈茫起伏之态,且巧妙的倒映在水中;蔚蓝平静的江面与陡峭如削的山势对比,江水更湿幽深,山峰逐显高耸,写出了西塞山的奇特地势,对比强烈,塑造出一种开阔奇特的艺术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的妙处可以从诗句所写的景物形象及采用的表达技巧上分析。“西塞山前水似蓝”写出西塞山前的水呈现蔚蓝色彩,“乱云如絮满澄潭”写出云层如轻飘的花絮,在江上弥漫,缠绕山间。这一联诗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云比喻成

飞絮,山势和江面又构成对比,画面感极强。 11.

【答案】(1)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九嶷缤兮并迎 灵之来兮如云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该题属于一般性默写,难度不大,默写时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烦”“嶷”“事”“摧”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 12.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①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声势浩大。此处符合语境。②负隅顽抗:依靠险要的地方顽固对抗。此处用来形容“他在审讯之初进行顽强的抵抗”符合语境。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此处用来形容“某些媒体从业人员对明星隐私关注”,使用对象错误。④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此处用来指“不尊重学生”,望文生义。⑤云泥之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语句中没有“地位相差悬殊”之意,不合语境。⑥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此处用来形容“对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讲解非常赞赏”符合语境。 1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两面对一面,“有没有”是两面,而“关键在于”是一面,应在“在于”后加上“是否”。B项,语义重复,“暗箱操作”就是“不合法、不透明”,表意重复。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倍受新老顾客信赖的”。 1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A项“奉还”是敬辞,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B项“令爱”是说对方的女儿;D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 15.

【参考答案】①既可临帖,又可写生(有临帖和写生两条路径) ②但大部分作者由写生入手(但大多文人重视写生)

③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临帖和写生都必须经历/临帖和写生都一样重要)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该文段属于总分总结构,探讨“应如何对待学文的两条途径”。首句为总起句,第①处,可从后句的“这两条路”“写生”“临帖”推断得知。第②处,与前半句构成转折关系,且由第三句可知,“读书”属于“临帖”法,推断出“写生”,再从“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虽然也重视”以及后面的“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可推断出“欧洲文人更重视写生”之意。第③处,尾句为总结句,照应开头,点明学文者应该如何对待“临帖”和“写生”这两条路径。 16.

【参考答案】月亮那朦胧的光芒轻轻地洒在这千百年来祖辈们走过的道路上以及日日夜夜奔腾的长江水中,面对皎洁的月光,我大声吟诵着唐诗中的瑰丽篇章,尽情享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快感。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发挥想象,想象这些词语可以描绘的画面、抒发的情感或者营造的意境等。 17.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四则事件组成,而这四则事件共同的关键词就是“网红”。“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追捧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如出众的才貌、搞怪的行为或某个意外事件,在

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从而赢得了广大网民的理性或非理性关注,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所给材料来看,网红成名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艺术才华成名。这类网络红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才华获得广大网民的追捧。他们大多属草根一族,一般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所谓“正规”的训练,往往是依托其非同一般的天赋和在兴趣支配下的自我学习,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或技巧。如外卖小哥雷海为,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坚持,考生可以围绕“坚持让平凡人也能成名”“真才实学才能真‘红’”“脚踏实地让人生出彩”立意。二是搞怪作秀成名。这类网络红人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视频或者图片的“自我展示”(包括自我暴露)而引起广大网民关注,进而走红。如材料四中的“脱衣女”,这传递出的是低俗的、扭曲的价值观。低俗网红打开了盛有人性恶的潘多拉之盒,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浸淫于此的人。 【参考立意】

网红成名原因的不同,势必带来网红的鱼龙混杂,由此可立意为:注重真才实学,远离投机取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网红成名原因的不同,也决定了网红走红时间的长短,由此可立意为:时间可证明真伪;成功蕴含着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纸是包不住火的,而真金是不怕火来炼的。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成名变得容易和快捷,由此可立意为:科技改变生活;勇于创新,平凡人也能成名。